-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65
导致不同依恋类型的原因: 母亲的待婴方式和婴儿自身的人格相互作用的结果 待婴方式:研究发现—— 安全型婴儿的母亲对婴儿的需要比较敏感:喂食的速度、时间、方式等都有规律,并经常抚摸孩子等。 逃避型婴儿的母亲则易怒、不安、缺乏自信、很少与孩子接触等。 婴儿的人格:主要是气质上,如有些孩子生理活动有规律,对周围世界感兴趣、也不会大哭大闹等。这样的婴儿更讨母亲喜欢。 二、道德发展 道德:某一社会的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套行为准则。 道德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来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两阶段理论 皮亚杰研究了4~12岁儿童的道德概念。 研究方法:说故事,提供两难问题让孩子判断。如 “打破杯子”——不小心打破一打杯子的孩子和因为偷糖果吃而打破一个杯子的孩子,哪个孩子过失大? 结论——道德发展的两个阶段: 道德的他律阶段和道德的自律阶段 他律和自律阶段的特征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妻子生病、接近死亡,钱不够买药,只好偷药。这种做法是否应该?为什么? 结论:道德推理有三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有两个阶段。不同个体道德推理达到的程度不同,如有的人只达到第三或第四阶段。 各阶段及其特征如下表: 道德发展的三个时期六个阶段的特征 三、社会化中的人格 人格的成熟受到生理成熟、认知发展和社会文化习俗的制约。人格的发展主要有三个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性心理”时期,每个时期都集中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每一阶段的发展都要满足某种原始的冲动力量——力比多来实现。 某一阶段的需要满足的过多或过少,发展就会发生停滞现象,即出现固着。五个时期如下表: 发展的五个时期及其特征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认为弗洛伊德只重视原始驱力的作用,为了强调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他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见下表: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 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阶段 人格危机: 艾里克森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人格危机,表现在正面和负面特质的对立。如信任和不信任,勤勉与自卑,亲密和孤独等。 危机解决:在正面和负面特质之间取得了平衡,就可以成功的解决这些危机。 如信任危机的解决:既要能相信大多数人,又要能具有适当的防备之心。 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整合——性别角色的建立 性别角色:特定社会所认为的适于男性和女性的一套行为特征。如西方社会:男性是自我控制,有竞争力的;女性是温和、自然、情绪化的。 性别角色影响因素: 1、生理结构和体能:如男孩左、右颞页的不对称程度更高——语言学习能力不如女孩。 2、社会文化:社会对男孩和女孩的期望 3、父母对不同性别孩子寄予不同期待。 (三)班度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尤其是在儿童阶段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来的。 观察模仿学习: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从而习得运动技能、态度和其他行为。这一学习过程又叫做榜样化。 替代强化: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更愿意表现出这种强化。 自我强化:强化来自内部,当行为达到自己的内在标准时,带来满足感,以后更愿意做出这种行为。 第五节 成年以后的发展 一、成年以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二、成年后的生活适应 一、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1、成年期(20~40岁):变化极为缓慢,不易察觉。 2、中年期(40~65岁):力量、协调性、体能下降,动作变慢。最主要的表现:更年期现象——由于性激素分泌的减少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如疲劳、性欲降低,抑郁、莫名其妙的抱怨等。 女性:45~55岁,雌激素分泌较少、月经不规则。 男性:55~65岁,雄激素分泌较少。 注意:有人认为情绪与性激素的分泌多少没有必然关系,更年期心理上的不适,主要由于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增加所导致。 感知觉的变化: 眼睛聚焦能力下降、听力下降、尤其对高频声音和味觉的敏感性下降 思维活动的变化: 解决纯智力问题能力下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实验:20岁到79岁的人,解决两类题目—— 通过提问推测主试心中图片和解决实际的问题(如冰箱不制冷、大雪中困在车里等) 结果:第一类问题年轻人好,第二类问题中年人解决较好。 3、老年期(65岁以上) 衰老时间因人而异,表现如下: 感觉: 视力严重下降,对亮光敏感,颜色深度知觉出现问题,可能会患有白内障。 听觉大大丧失,对高频声音很不敏感,很难听清别人讲话。 味觉和嗅觉下降 身体机能:怕冷、力气减弱、耐力下降 认知与智力:信息处理时间长、智力损伤(如老年痴呆) 健康:出现各种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 二、成年期的生活适应 (一)健康问题 中年人由于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管理人员初复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
- 多模态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实践和展望-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开发与应用.pdf
- 电子商务测试题+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卷(含答案).docx
- 数独的社交互动:与朋友一起挑战数独.pptx VIP
- 大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16”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警示学习教育.pptx
- 2017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pdf
- 医疗服务公司医疗旅游服务合作协议.docx
-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山西大学《生物化学》内部题库练习期末真题汇编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