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应
流行性乙型脑炎 张掖医专 应萍 学习目标 简述乙脑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病理学特点。 概述乙脑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要点。 能在社区健教中指导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 一、病原学 乙脑病毒为RNA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20-40nm。病毒抵抗力不强,不耐热56℃30分钟可灭活,对各种消毒剂都很敏感。但耐低温、干燥。可在鸡胚、猴肾细胞内生长增殖,在乳鼠脑组织中传代。人和动物感染后不论显性或隐性感染,血中均可产生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有助于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为动物,如家禽家畜,包括猪、马、牛、羊、鸡、鸭等,尤其是猪,特别是流行季节的幼猪,其感染率达100%,且病毒血症时间长、血中病毒量多。猪本身不发病。而人感染后病毒血症时间短(﹤5天), 数量少,多为隐性感染。故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主要是三带喙库蚊。[蚊→动物(家禽或家畜)→蚊→人]。蚊感染后并不发病,且可带毒越冬经卵传代,成为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此外,蠛蠓、吸血蝙蝠也可成为长期储存宿主。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发病者与隐性感染者之比为1:200~1000。感染后获较持久的免疫力,故发病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6岁者最高。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普遍接种乙脑疫苗,故成人和老年人发病率有上升。 4、流行特征:本病主要流行于亚洲东部。呈季节性流行,温带、亚热带集中在7、8、9月份。热带地区全年流行,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新疆、西藏外均有病例报告。由于隐性感染多,故呈高度散发性,家庭成员中少有同时多人发病。 三、发病机理及病理 人被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病毒进入人体,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后入血,形成病毒血症。仅在少数情况下,当机体防御功能下降,病毒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脑炎。 乙脑的病变范围较广,可累及脑和脊髓,以大脑皮质、间脑、中脑最严重。部位越低,病变越轻。主要的病理表现是: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及血管病变。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10-14天。 (一)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三期: 1、初期: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达39-40℃,伴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或精神倦怠,可有抽搐及颈强直。病程1-3天。 2、极期:病程4-10天,初期症状渐加重,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症状。 ①高热:体温39~40℃以上,一般持续7-10天,重者长达3周。发热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②意识障碍:程度不等,包括嗜唾、谵妄、昏睡、昏迷等。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则病情越严重。通常持续一周左右,重者长达4周以上。 ③惊厥或抽搐,多见于病程第2-5天,是因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④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多于重症患者,由于脑实质炎症、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和低钠血症所致,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如呼吸浅表、双呼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此外也可因呼吸道痰阻、并发肺部感染或脊髓病变致呼吸肌麻痹出现周围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先增快后变慢,胸式或腹式呼吸减弱、发绀,但呼吸节律整齐。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尤以呼吸衰竭常为致死主要原因。 ⑤颅内高压征,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升高和脉搏变慢。婴幼几常有前囟隆起。 ⑥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在病程第10天内出现,是乙脑病人最危险时期,第2周后就少出现新的神经症状。 3、恢复期: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逐渐好转,一般于2周左右完全恢复。重症病人可有神志迟钝,痴呆,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瘫痪等,多于6个月内恢复。约5-20%重症病人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称为后遗症,以失语、瘫痪、扭转痉挛和精神失常多见,经积极治疗,多渐可恢复。 (二)临床类型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明显的季节性,10岁以下儿童多见。 2、主要症状和体征 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3、实验室检查:①血象:白细胞总数常在(10~20)×109/L,中性粒0.80以上;②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或微浊,细胞计数(50~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稍多,氯化物正常或偏高。少数病例病初脑脊液检查正常;③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测定,该体在病后3-4天即可出现,2周达高峰,可作早期诊断;补体结合抗体属特异性IgG抗体,出现时间较晚,可作回顾性诊断或流行病学调查;④病毒分离。 (二)鉴别诊断 中毒型菌痢 发病季节同,但起病更急,多在起病24小时内即有高热、抽搐及昏迷,并有中毒性休克。一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