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一节二
刺激物的活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绝对、相对) 主观因素: 需要和兴趣 情绪状态 期待的作用 知识经验。 (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的含义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人类特有的,主动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 稳定的间接兴趣 合理的组织活动 排除干扰 (三)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的含义 有明确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的作用 作业与思考 作业: P *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人——阿尔伯特 班杜 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 * Decca Records 是1929年在英国成立的Decca唱片公司的品牌 * 这说明人们日常生活中,漫不经心地接受各种刺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感觉剥夺实验也证明了我广泛联系的观点。 我认为世界是广泛联系的,那么人的成长和成熟,也必然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只有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并加强和改进这些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人的心理和思想境界也才能最优。广泛联系是心理潜能激发的第一步。 广泛联系对孩子更为重要。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关心,生怕各种意外和疾病,也怕孩子吃苦,把孩子放在比较好的环境中,如温室的鲜花。他们没有想到,这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或者引起了心理的不健全,或者使孩子眼界狭小,心胸狭隘。 2.1.2幼儿形状知觉的特点 3岁儿童基本上能根据“样品”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 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2大小知觉 6个月前的婴儿已经能辨别大小。 婴儿已经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幼儿判断圆形、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大小较容易,而判断椭圆、长方形、菱形和五角形的大小有困难。 大小具有相对性,2岁半至3岁孩子已经能够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小皮球 儿童判断大小的策略: 4~5岁幼儿在判别积木大小时,要用手去逐块地去摸积木的边缘,或把积木叠在一起去比较。 6~7岁幼儿,由于经验的作用,已经可以单凭视觉指出一堆积木中大小相同的。 2岁半到3岁是 儿童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 实验 范兹对婴儿形状知觉和视觉偏好的研究: 结果,婴儿对三角形和靶心图注视的时间不同,说明婴儿能区别两种不同的形状。 格林堡(Greenberg)的试验,以6~11周的婴儿为对象: 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儿童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图形注视的时间也不同。年龄小,倾向于注视中等复杂程度的,而年龄大,则倾向于比较复杂的刺激。 1.2深度知觉 定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和不同物体的远近程度的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它使人们形成立体知觉 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的影响比较大。 “视崖” 实验——深度视觉是天生?经验 ? 吉布森和沃克曾选取36名6个月半~14个月的儿童进行“视崖”实验。 坎波斯和兰格(CamposLanger,1970)采用心率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2~3个月,婴儿的心率会减慢,婴儿是把悬崖作为一种好奇的刺激来辨认。 9个月的婴儿放在悬崖边,婴儿的心率会加快,这是因为经验已经使得他们产生了害怕的情绪。 方位知觉:是对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感知 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 发展顺序: 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 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 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9岁后开始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9~11岁能灵活掌握左右的概念 5岁时,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 可知度 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 各种感觉在出生时就是相关联的吗? 婴儿被试戴着特制护目镜,利用投影技术制造出虚假物体的幻觉,婴儿会伸手去抓这些虚幻物体,抓不到的时候就会沮丧地哭。 ——视觉和触觉相联系 婴儿看到妈妈在隔音屏后说话,却从相反方向的扬声器里听到她的声音,婴儿会显得焦虑不安。 ——听觉和视觉相联系 一、多通道感知 感知觉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活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信息组合。 感觉通道与学习方式 面对个体内外刺激,人们表现出对不同感知通道的偏爱,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方式。 视觉型学习者:主要通过视觉刺激面而学习。喜欢通过图片、表格、影像等手段获取信息。 听觉型学习者:主要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而学习,喜欢听他人讲授。 动觉型学习者:面对信息刺激往往作出动作反应,如记笔记、勾勾画画等。 感知方式的年龄变化 婴幼儿多倾向于运动——触摸式; 小学低中阶段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