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植科大类土壤学课件2-矿物质有机质.pptVIP

[农学]植科大类土壤学课件2-矿物质有机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学]植科大类土壤学课件2-矿物质有机质

第一节 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岩石 一、主要的成土矿物 1、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火山爆发,地震,岩石风化)下所形成的自然均质体。 2、类型 根据矿物形成原因可分为: 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3、常见的原生矿物 (1)硅酸盐类:长石、云母等。 (2)氧化物类:石英、铁矿等。 (3)硫化物及磷化物类: 黄铁矿(FeS2)、磷灰石。 4、常见的次生矿物 (1)粘土矿物。为铝硅酸盐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 (2)含水氧化物类。如含水氧化铁、水铝石等。 (3)简单盐类。如石膏等。 二、主要的成土岩石 1、岩石的概念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 2、类型 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又叫火成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电影\火山岩浆流-法国 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等。电影\黄龙沟钙华 电影\沉积岩的形成 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等。 链接文件\矿物岩石.ppt 第二节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与类型 风化作用就是地表的各种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它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2、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相对稳定的新矿物。 化学风化包括溶解、水化、水解、氧化等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三种风化作用往往同时交叉进行。 二、土壤母质的形成及主要成土母质 1、母质的形成 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称为母质。 2、主要成土母质 残积物:残留在原地的母质。 坡积物:从山坡上冲刷搬运下来的母质。 洪积物:由山洪临时搬运下来的沉积物。 冲积物:由河水搬运来的沉积物。(电影/泥砂淤积冲积-崇明岛) 湖积物:由湖水泛滥沉积而成的母质。 海积物:由海水作用而成的母质。 风积物:经风搬运而堆积的母质。电影\风的形成过程 冰积物:由冰川夹带的物质搬运沉积而成。 链接\洪积扇与冰川.ppt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却很大,它不仅含有各种营养元素,是土壤养分的重要来源,而且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微生物活性等。各类农田土壤中,在无障碍因素的条件下,作物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是土壤的“血”和“肉”!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和来源和组成 一.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来源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的土壤中差异很大,高的可达200g·kg-1或300g·kg-1以上,低的不足0.5g·kg-1。土壤学上,有机质含量超过200g·kg-1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含量低于200g·kg-1的称为矿质土壤。 爱你 我国耕作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0g·kg-1以下(东北大部地区除外);华北、西北地区大部分低于10g·kg-1;华中、华南的水田一般在15~35g·kg-1之间。 2.来源 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肥料。 根茬、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养猪积肥,发展饲草动物,秸秆过腹还田等都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措施。 土壤有机质以三种状态存在: (1)新鲜的有机质 (2)半分解的有机质 (3)腐殖质。“真正的土壤有机质”。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土壤腐殖质(humus)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土壤腐殖质由非腐殖物质(Non-humic substances)和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组成,通常占土壤有机质的90%以上。 非腐殖物质: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微生物转化(分解)的和微生物合成的两类。 腐殖物质是经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非晶形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与矿物质土粒紧密结合,不能用机械方法分离,它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也是土壤有机质中最难降解的组分,一般占土壤有机质的60~80%。腐殖物质实际就是各种腐殖酸。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