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课件12).ppt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课件1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课件12)

本课知识结构 一、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过渡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 1、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2、文革时期(1966——1976) 社会主义工业化 背景 开始 成就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起步—— 曲折发展——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目的 过程 意义 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 (2)内容 2、失误 3、调整 1960年——八字方针 四、十年文革时期(1966 --1976) 经济浩劫: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 课标要求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史 (1949年10月----- ) 1.1949年10月------1956年底 过渡时期 1949年10月----1952年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 1953年-----1956年底 三大改造时期 2.1956年-----196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1966年------1976年 “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4.1978年-------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社会 主义工业化的背景 ) 新中国成立了 材料二 旧中国被外国人讥为“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必要性: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可能性: 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3、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4、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5、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953年,一五计划 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P83一五计划成果图) 1、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 2、中国的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及原因。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 历史因素:重工业基础薄弱; 现实因素: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 外部因素: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一五计划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2)根据材料二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 (2)原因 地理: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接壤; 资源:幅员辽阔,资源物产丰富; 基础: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洋务运动 民族工业 1、产生 2、初步发展 3、黄金时期 4、日益萎缩 5、消亡 适应工业化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1)农业 (2)手工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6年底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实质: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这些规定反映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策略、方式是什么?你认为国家的这些规定有何意义? 策略:利用、限制、改造 方式: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 这些规定适应了当时的国情,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