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2011年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VIP

[初三语文]2011年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三语文]2011年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1年秋九年级期末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分) 1.2.3.4.,。.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全国文代会上回答《泰晤士报》记者的问题时多次以诗言志。下面是他引用的诗句,请你任选两句,写出与其内容或思想感情一致的古诗文(课内为均可,每篇不得写多句) 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23岁时一副对联)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竹》) 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分) .请将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分) 一愁莫展 按步就班 如火如茶 根深帝固 7.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10.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11. 语文实践活动(8分) 在精彩的语文世界里漫步,你的收获一定不少。现在,请你来参加“语文伴我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尽情地展示你的语文能力吧! (1)【倾听·表达】(2分) 在视听活动中,小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下面两个语段,并提出两个问题。请你任选一个问题回答。 语段一:鲁提辖又问道:“你怕甚么?在那个客店里歇?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在那里住?”(选自《水浒传》) 语段二: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 问题一:听了语段一,请结合原著,说说鲁提辖准备去做哪两件事? 问题二:听了语段二,文中的“他”指谁?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2)【搜集·发现】(2分) 在网络阅读活动中,小诗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2010年下半年,伴随着绿豆、大蒜、食糖、生姜等生活用品的猛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幽默的热词,如生姜——将(姜)你军;食糖——唐(糖)高宗。你知道大蒜、绿豆的幽默热词吗? 大蒜——( ) 绿豆——( ) 这样的热词还有:被自愿,给力,范跑跑……这些网络新词的大量涌现充分表明: A B (3)【理解·感悟】(2分) 材料一:黄冈麻城农妇魏霞于2005年被查出患有恶性脊髓瘤,丈夫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带着女儿离她而去,70岁的妈妈照顾着她。坚强的她,用微笑回报关心她的人。2010年8月4日,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魏霞被送到武汉长航总医院治疗。期间,她签订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主动将心脏、肺、肝、肾、胰腺、眼角膜、骨骼、皮肤等器官连同遗体一起捐献,成为全省首位多器官综合遗体捐献者。 材料二:1987年,汪金权老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在那个大学生稀缺的年代,他弃名校黄冈中学教师岗位,淡然回到落后的家乡——位于大别山一隅的蕲春四中。22年扎根山乡执教,资助学生累计不下10万元,身后有年迈的双亲、病重的妻子,自己的儿子差一点因交不起学费而放弃上大学,而经他教过的,有一千多名学生上了大学,被誉为“大别山师魂”。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你谈谈你对“奉献”的理解与感悟。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