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2015 1.ppt

  1. 1、本文档共4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地球的自由振荡特征 7.5.3 地球自由振荡特征 地球的自由振荡可以看成是许多独立的谐和运动,即″振型″的迭加。不同振型的频率取决于地球内部的特性。用球谐级数来拟合,可将S型和T型振荡的位移特征进行区分,即 径向特征函数 球面特征函数 第七章 地球的自由振荡特征(续一) 球型振荡的一种解释是由固态内核相对液态外核的运动反映,周期约为4-8小时,它由内外核之间的密度跃变以及液态核的阿基米德力控制。 第七章 地球的自由振荡特征(续二) 环型振荡的一种解释是液态外核环状运动的反映,周期约为1-2天,它预示着外核在结构上时可分层的。 第七章 天然地震震源机制 7.6 天然地震 7.6.1 地震震源机制 (1)弹性回跳(elastic rebound )理论(H. Reid ,1906) 岩石圈岩石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应变,当应变超出岩石的弹性极限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从而释放出岩石所蓄积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转换成地震波。弹性回跳理论就是研究岩石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怎样的破裂或断裂、如何发生地震,它是研究震源的理论。 (2)震源部位形变性质 塑 性 形 变 圈 破 坏 圈 弹性形变圈 第七章 地震参数 7.6.2 天然地震参数 (1)震源:产生形变的源的部位; (2)震中:震源在地面的投影; (3)震中距:观测站距震中的地面最短距离(?); (4)震源深度:震源距震中的距离; (5)地震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的级别,一般分10级,有不同的分级方法; (6)地震烈度:划分地震破坏程度的量级,一般分12级。 第七章 发震时刻的确定方法 7.6.3 天然地震参数的确定方法 (1)发震时刻T0的确定 以地方震为例: + + + ++ ++ + + + + + + + + + + + TS-TP TP T0 ? V *=? / t 第七章 震中位置的确定方法 (2)震中位置的确定 ①给定初始速度V0; ②计算震中距初始值?0; 如 ③以?0为半径画圆,观察交点后, 对速度进行修改; ④重复步骤①②③直到满意。 计算过程的数学方法可表示为: 第七章 震源深度的确定方法 (3)震源深度的确定 以单层介质近震为例: h 第七章 地震震级的确定方法 (4)地震震级的求法 衡量地震的震级,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体波的振幅和周期,二是利用面波的振幅,两者计算结果有差异。 对近震或地方震(Δ<600km)而言,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体波的振幅和周期计算地震强度——震级,因为此时面波能量较弱,即 M=log10(A/T) + constant (constant defined by trials) 对于远震(Δ>600km),可利用面波的振幅计算,即 Ms=log10(As/Ts)+1.66log10Δ+3.3 A, As, T, Ts 是所观测到的最大振幅和最大周期。 第七章 地震震级的确定方法 (续) M与Ms的关系近似为 M=2.5+0.63Ms 地震波所释放出的能量为 Log10E=11.8+1.5Ms A comparable scale: In the solid granite the explosion by using 25,000 t TNT dynamite —— 4 degree 250,000 t TNT dynamite —— 5 degree 3500,000 t TNT dynamite —— 6 degree A 6-degree earthquake —— a power plant of the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