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9部分穴位贴敷》.pptVIP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9部分穴位贴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GB/T 21709.9-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9部分:穴位贴敷》是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系列标准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推荐性国家标准; 课题任务来源于2006年立项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负责编制; 该部分于2007年3月年完成报批稿报批,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于2008-04-23发布,2008-07-01实施。 18.9% 2.1% 47.5% 63.6% 28.3% 71.7% 其它 血肉有情之品 气味俱厚 辛香刺激 辨证用药 辨病用药 用药特点 用药原则 2、药物组方 清代张璐 《张氏医通》中的验方白芥子膏(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汁)化裁加减。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疾病的特点还有地域的特点以及各家医院长期经验的积累对于药方进行加减形成的治疗方药。 辨病用药包括经验用药以及古医书记载的敷贴成方或验方 例如,治疗支气管哮喘选择《张氏医通》中的验方白芥子膏(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汁)以宣肺平喘,温经通脉。生姜汁)。面瘫多属络脉空虚,受风而得,故选用白僵蚕,全蝎,麝香,当归,川芎,醋以祛风通经,养血和营。 辨证用药是指按照疾病的分型给予不同的敷贴药物 例如,分型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研究中采用辨证分型(寒型、热型、寒热虚实夹杂型)贴敷相应的药物。治疗寒型方:麝香1份,细辛40份,白芥子70份,半夏50份,南星40份等。治疗热型方:冰片20份,胆南星30份,地龙30份,麝香1份等。治疗寒热虚实夹型方:麝香1份,冰片10份,元胡20份,南星20份,细辛20份,白芥子20份,甘遂35份等。 选用药物性味特点分别有: 选用辛香刺激具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作用的药物 如白芥子,麝香,葱白,生姜,冰片,胆南星,大蒜等。 选用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 如三棱,莪术,巴豆,吴茱萸,麻黄,附子等。 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 其他 不含有上述三类药物,以辨病或辨证选取相应药物。如,药物穴位敷贴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以疏肝理脾,清胆和胃,活血止痛为特点选用柴胡为特点选用、香附、郁金、栀子、大黄、公英、吴茱萸。 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病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 7.7% 64.2% 28.1% 痛经 100% 肝硬化腹水 100% 口腔溃疡 100% 9.5% 10.6% 类风湿性关节炎 92.7% 7.3% 小儿遗尿 3.8% 96.2% 高血压 3.3% 22.4% 21.5% 68.5% 6.7% 周围性面瘫 4.7% 95.3% 过敏性鼻炎 9.1% 86.4% 4.5% 支气管哮喘 神经节 取穴 阿是穴 循经 取穴 病症 结合 辨病 取穴 辨证 取穴 支气管哮喘选定穴位多为:肺俞、膏肓俞、心俞、脾俞、膈俞、肾俞、定喘、风门等。 过敏性鼻炎选定穴位多为:肺俞、膏肓俞、心俞、脾俞、膈俞、风门等。 周围性面瘫选定穴位主要为:牵正穴、太阳、患侧阿是穴等。 高血压选定穴位主要为:曲池、神阙、涌泉等。 小儿遗尿选定穴位主要为:神阙、肾俞、三阴交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选定穴位主要为:大椎、外关、足三里,局部阿是穴等。 口腔溃疡选定穴位主要为:涌泉等。 肝硬化腹水选定穴位主要为:神阙等。 痛经选定穴位主要为:神阙,关元,三阴交,中极等。 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 一般刺激性小的药物,可每隔1~3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 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愈后再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穴位交替贴敷。 通常敷脐疗法每次贴敷3~24小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冬病夏治 皮肤反应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入伏到末伏,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3年为1疗程。 穴位贴敷后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潮红、瘙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出水泡等反 应属于穴位贴敷的正常皮肤反应。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性疾病等几大类疾病。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歪斜、消渴、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

文档评论(0)

huaz157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