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新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针对石家庄)概要
注意:寒冷地区外窗和敞开式阳台的气密性等级,对1~6层和7层及7层以上有不同的要求。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什么情况下需要和可以进行权衡判断? 体形系数限值、窗墙面积比限值、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中的任何一项被突破时。 如何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1)应以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判据; 2)计算得到的所设计居住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小于或等于附录A中表A.0.1-2的限值。 表A.0.1-2 严寒和寒冷地区部分城市建筑耗热量指标 12.4 14.0 15.3 17.6 Ⅱ(A) 唐山 13.1 14.7 16.1 18.4 Ⅱ(A) 乐亭 12.5 14.4 14.6 21.0 Ⅱ(A) 秦皇岛 14.5 16.2 17.7 20.2 Ⅱ(A) 张家口 15.5 17.4 18.9 21.6 Ⅰ(C) 承德 11.6 13.1 14.6 15.7 Ⅱ(B) 石家庄 12.7 14.3 16.0 17.1 Ⅱ(B) 天津 12.1 13.4 15.0 16.1 Ⅱ(B) 北京 ≥14层 9~13层 4~8层 ≤3层 建筑耗热量指标 W/㎡ 气候区属 城 市 所设计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按下式计算: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 建筑物空气渗透耗热量 - 建筑物内部得热量(取3.8W/m2 )。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单位时间通过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量,由以下各项组成: 通过墙的传热量; 通过屋顶的传热量; 通过地面的传热量; 通过门、窗的传热量; 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 注意:与采暖设计负荷计算方法有显著区别 1)以整个建筑为计算对象; 2)室内温度取18℃,室外温度取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3)通过墙、屋顶、门、窗和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都考虑了太阳辐射热影响的修正系数。 以每个房间为计算对象。 以整个建筑为计算对象 计算对象 按照最不利条件,确定所需要的采暖热源、管网和房间末端设备容量。 控制和评价建筑物的采暖能耗水平。 用途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各房间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 定义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术语 由暖通专业计算。 一般由建筑专业计算。 操作 较大,没有强制性标准限制。 过去北京标准有限制,但2006标准已删除,删除理由可详见附件。 较小,有强制性标准限制。 数值 不扣除建筑物内部得热量,相反需要考虑热源状况和是否连续供暖的附加系数。 扣除建筑物内部得热量。 扣除 需要按照当地的风速,以及热压、风压等因素计算空气渗透量 建筑物空气换气耗热量的换气次数取 0.5 h-1, 空气渗透负荷 较多考虑热损失的不利因素,例如风力、高度附件系数等。 较多考虑热损失的有利因素,通过墙、屋顶、门、窗和非采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考虑了太阳辐射热影响的修正系数。 围护结构传热负荷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换气耗热量 上式中: qINF ——折合到单位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空气换气耗热量,W/m2; Cp ——空气的比热容,取 0.28 Wh/(kg·K); ρ ——空气的密度,kg/m3,取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下的值; N —— 换气次数, 取 0.5 h-1 ; V —— 换气体积,m3,楼梯间及外廊不采暖时,按V=0.60 VO计算;楼梯间及外廊采暖时,按V=0.65VO计算。 VO为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所围成的体积。 关于暖通空调部分的10条强制性条文 5.1.1 集中采暖和集中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5.1.6 除当地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内,不应设计直接电热采暖。 * * 关于JGJ26-2010 《严寒和寒冷地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10年8月1日起实施 从建设部获悉,JGJ26-2010标准中较现行相关的地方标准更为严格的条文,应无条件执行。 同时于2010年8月1日起实施的: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 未修改更新的: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03) ? 气候分区 分区依据 HDD18 CDD26 严寒(Ⅰ区) 严寒A区 ≥6000 ? 严寒B区 5000 ~ 6000 ? 严寒C区 3800 ~ 5000 ? 寒冷(Ⅱ区) 寒冷A区 2000 ~ 3800 ≤90 寒冷B区 2000 ~ 38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