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扫描探针显微镜SPA400测试与性能调校学生.pdf

扫描探针显微镜SPA400测试与性能调校学生.pdf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扫描探针显微镜SPA400测试与性能调校学生

應用物理系 專題研究報告: 掃描探針顯微鏡 SPA400測試與性能調校 學生:羅令崴 指導教授:林明農 博士 一、 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需求也愈來愈大,相對於所需的空間也愈來愈多,為了符合生活上的需求,因此生活 上所需的物品也日漸微小化。在微觀的尺度下,很多物質的性質並不如我們在巨觀時所看到的一樣,因此在我們將 東西微小化前,必須先了解這些物質在圍觀時的物理特性。奈米科技在近幾年蓬勃發展,成為了科學中很重要的一 環,它不但涉及物理,甚至是化學及生物,是涉及很廣的一門領域奈米科技中最著名的一個效應為蓮花效應(Lotus Effect ),這個效應說明了奈米結構自潔的一個特性。因此,要了解圍觀尺度下的特性,研究奈米科技的研究是目前 最適合不過的研究,奈米結構的研究也成為了當下一項熱門的課題之ㄧ。 指導教授林明農老師於 2005 年10月購置儀器,掃描探針顯微鏡(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簡稱SPM , 型號 SPA400 。自己除了對奈米結構產生興趣外,老師也指定我負責此儀器及建立、管理奈米實驗室,並由儀器驗 收開始便參與性能之測試,勝任高等物理實驗課助教,寫下簡易操作說明供同學及學弟妹使用儀器時參考,並指導 我做些許的研究及分析。 二、 研究工具及方法 甲、 研究工具 使用 SPM 為工具,含有型 號 SPI3800N 探測器及型號SPA400 系統設備作為分析及研究工具,而探測器中的掃 描型式為 20μm Scanner ,20μm則代表掃瞄器在 Z軸方向的最大伸縮尺度。探針型式 依操作模式為 AFM 不導電型SN-AF01 、AFM 鍍Au 導電型SI-AF01A 、DFM 鍍Al 導電型SI-DF20、MFM鍍Mag 導電型SI-MF20 ,樣品型貌檔案紀錄形式為Topography 。 乙、 儀器歷史背景簡述 1887 年 Gerd Binnig 還是大學研究所的研究生,有一天 Heinrich Rohrer 至 Gerd Binnig的大學做專題 演講,介紹 IBM準備在蘇黎世建立專門研究固體表面的實驗室,在討論時 Gerd Binnig建議利用量子現象中的 真空穿隧效應來設計一新的研究工具,這個想法深獲Heinrich Rohrer的贊同。 經過兩年多來的嘗試與改進,1981 年3月 12日 Gerd Binnig及 Heinrich Rohrer首次用 XY圖形記錄器清 楚地證實了穿隧電流的產生,電子通過了真空位能障壁。數週後,他們清晰、明確而且可以重複地包含了金晶 體表面兩台地間的原子台階。 1981 年在瑞士蘇黎士的IBM實驗室正式發表掃瞄式穿隧顯微鏡(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簡 稱 STM 。但由於觀察的樣品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導電性,對於半導體而言,觀測的效果就差於導體;對於絕緣 體則根本無法直接觀察。 1985 年,Binnig 與蘇黎士IBM實驗室的 Christoph Gerber及美國史丹佛大學的 Calvin F. Quate 共同開發 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 )簡稱AFM ,是應用最廣的局部探針技術。利用探針針尖和待測試樣 品間凡得瓦作用力的強弱,得知樣本表面的起伏高低和幾何形狀,而且樣本可為導體或非導體,更解決了 STM 在材料上的限制。 原子力顯微鏡分三類,分別是接觸式原子力顯微鏡(Contact AFM) ,非接觸式原子力顯微鏡(Non-Contact AFM) ,輕敲式原子力顯微鏡(Tapping-Mode AFM) ,其中輕敲式又簡稱為DFM (Dynamic Force Microscope )。 丙、 AFM 工作原理 利用特製的微小探針,來偵測探針與樣品表面間的凡得瓦作用力,然 後使用一個具有三軸位移的壓電陶瓷掃描器( PZT Scanner ),使探針在 樣品表面來回掃描偵測,並利用此掃描器的垂直微調能力及回饋迴路,讓 探針與樣品間的交互作用力在掃描過程中保持一定距離(約10-10m ),只 要紀錄掃描面上每一點的垂直微調距離,便可獲得樣品表面的等交互作用 圖像,進而推導出樣品高度影像及表面特性。 訊號接收是利用光槓桿原理,以四象限光電二極體偵測器( Photodiode )來接收探針起伏的訊號。以雷射 對準探針頂端,校對探針位置,再以四象限偵測器來接收自探針端反射的雷射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