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规模优势变迁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推荐.ppt

规模优势变迁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推荐.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规模优势变迁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推荐

《国际投资学》教案 第4讲 规模优势变迁与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一、“传统跨国公司”与“传统理论” 自海默(Hymer)于60年代初提出了“垄断优势论”以及揭示了对外直接投资与垄断的工业结构有关之后,人们自然把跨国公司与大规模企业联系在一起。 Vernon教授领导的哈佛大学多国企业研究中心1968年的一项研究,把跨国公司定义为: “一个跨国公司就是一个控制着一大群在不同国家设立公司的母公司,不同国家的各个公司之间人力和财力实行统筹使用,并且有共同的经营战略;它们共同的规模巨大,一般年销售额应在10亿美元之上;它们不是单纯的出口商,也不是单纯的技术提供者,它们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在本国以外的活动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的国家”。 Vernon在1977年的一部著作中进一步把跨国公司描述为: “现代工业、商业和银行业中的巨人,像莫比尔(Mobil)、壳牌(Shell)和海湾(Gulf)这样的大型石油公司;像BASF和DuPont这样的最大的化学公司;像AEG和General Electric这样的电子机械生产商;像Pfizer和Haffman—LaRoche这样最大的制药公司等,诸如此类在《幸福》杂志各种排名中名列前茅的世界级企业。” “传统跨国公司”的上述特征之所以尤为突出,是有其历史和经济背景的。从历史来看,跨国公司产生与工业垄断和资本积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世纪60代中期,由于产业革命和大机器工业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空前提高,以及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使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性经营明显增多。建立了大机器工业的英国、法国、荷兰、德国、美国等少数国家,垄断了先进的工业部门生产,并把原料性产业部门转移到海外,从而产生了建立原料基地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时上述少数强国资本积累迅速增加,造成资本输出的快速增长,为跨国公司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空前提高,在福特生产方式的示范效应中,美国和西欧企业追求大规模的倾向十分突出,在美国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嗜大主义”,彼得斯曾经对此进行了深刻而形象的描述: “当我们开始制造东西的时候,我们袭用了农业的最初习惯——大量生产而不求质量。大型铁路使工业获得接受便宜货的大规模市场,从而刺激我们沿着这一方向前进。铁路大亨们有赤裸裸的强权,创造并控制着巨型联合企业,不顾跟着走的单干户面临无情的铁路运价而常常被迫停业。”(Tom Peters, 1987, P18) 从那时起,“大”意味着规模经济,从而有强大的竞争力;大企业才具有垄断优势,而这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传统理论”与“传统跨国公司”的关系从以下两个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出。 所有权特定优势与跨国公司规模。首先,大公司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研究与开发,因而更容易具有新产品、新工艺、专利、专有技术等技术资产优势;其次,大公司可以投入巨资用于宣传广告,树立起产品特异化的形象,而这往往构成市场进入障碍,形成寡占型市场结构。此外,大公司在筹资、资金调度和使用等方面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加上金融管理人才充足,从而更容易形成金融货币优势。最后,大公司通过垂直一体化控制供应商和市场,形成卡特尔和其它垄断组织,从而形成和加强市场进入壁垒。 内部化优势与跨国公司规模。从所有权特定优势与大型跨国公司的紧密联系就能看出内部化优势与大型跨国公司的联系 二、中小型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 中小型跨国公司的发展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类跨国公司在来源国、规模和技术水平等三个方面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作为一个群体是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和发展的。60年代初,仅有十几家企业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而到70年代中期就已形成气候,并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类公司早期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颇为突出,1976年初,印度在海外已有了65个合资项目,并且另有63个正在兴建[3]。拉丁美洲内部的相互直接投资在1979年前也已有了大量的增长,特别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长显著 。 早期承担上述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规模都相当小(与西方国家传统跨国公司相比),生产技术含量低,并且大多采用合资经营的形式。例如,Lecraw(1981)对泰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泰国的外国公司中,发达国家公司的生产规模比发展中国家公司的生产规模平均大两倍以上。[4]由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特征与传统跨国公司有明显不同,其许多行为用传统理论似乎无法解释,因而,吸引了不少学者的注意。从Louis T.Wells(1977)之后,有一大批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有的学者形象地把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称为新兴跨国公司。 但是,更具有挑战意义的是发达国家中小跨国公司的发展。早在19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