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部尺神经卡压教材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有时会有多个部位的卡压。1973年,Upton和McComas注意到一些周围神经卡压的病人同时也伴有颈神经根的卡压。他们发现某一处受卡压而尚可代偿,一旦再有一处卡压则会明显影响轴浆运输,导致功能障碍。他们称之为“double crush”。有时也会有三处同时卡压,即“triple crush”。 同时还应考虑到病人的体质,比如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酗酒,恶性肿瘤,维生素缺乏。这些情况下也可引起神经症状。 伴有上述疾病并不排除同时有神经卡压的可能性。 Guyon管(腕尺管、腕尺侧神经血管间隙)卡压:手尺背侧感觉,环小指屈指深肌力,腕尺侧Tinel征,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 分类 1950年,McGowan分为三级: 轻度:有麻木和感觉异常,无肌力下降 中度:有骨间肌的萎缩 重度:手内肌完全瘫痪 中度与重度的区别仅在于肌肉无力的程度。 非手术治疗 尺神经卡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急性卡压常由一次肘内侧钝击伤或骨折引起。也有习惯性过度牵拉神经引起急性起病的。 亚急性卡压指发病需数天至数周的情况。常见于肘关节经常屈曲、长期卧床等。 急性或亚急性卡压在去处诱发因素后一般可有缓解。如防止肘内侧受压,避免屈肘,调整桌椅键盘水平,注意睡眠姿势等。 如果主观难以控制,可以暂时固定肘和腕关节。一般维持屈肘35~40度,腕中立位,3~4周。注意避免石膏或支具压迫肘内侧。 可以用非甾体抗炎药。 不主张局部注射类固醇。 保守治疗后仍有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如果不伴有肌无力,并不急于手术。这取决于患者的主观症状,如果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时,则建议手术。如果患者此时不愿手术,应每6~8周复查,检查肌力。如果出现肌力下降则建议手术,无论症状有否改善。 轻度的肌肉无力,3~4月无改善也是手术指征。 对于慢性卡压患者,保守治疗一般无效,应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取决于多方面。包括患者年龄,卡压的时间,麻木的程度,肌力下降的程度。当神经支配密度减低,两点辨别试验异常时,预后不佳。有肌肉萎缩时,预后不佳。 可能出现手术后感觉和肌力改善不明显,甚至没有改善,特别是手内肌萎缩的患者。患者术前一定要认识到这种手术是姑息性的,而非治疗性。 手术治疗 肘部尺神经病变的手术治疗可以追溯到1816年,当时Earle是将病变的神经段切除。Andrae(1889)和Sherren(1908)进行了类似的手术,所不同的是他们将神经重新缝合。效果可想而知。 第一例有效的病例出现于1898年,Curtis首创了神经移位手术。此后,各种类似的手术相继出现。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减压而不移位(包括原位减压和内上髁切除)和减压并且移位(包括皮下、肌内、和肌下移位)。 原位减压 1922年,Farqhuar Buzzard首先介绍。起初指的是将神经穿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的部分(后称为肘管)减压。这种手术仅涉及切除Osborne韧带,在所有手术方法中,并发症最少。 以前曾建议将切开的韧带于神经基底重新缝合以减少瘢痕,但现在发现这样会造成新的卡压,应当避免。 避免在内上髁沟以近减压,过大的松解范围会造成神经滑脱,引起新的卡压。比较安全的是在内上髁与鹰嘴连线以远进行减压。 肘部尺神经卡压 Introduction 尺神经肘部卡压仅次于腕管综合征,为上肢第二位常见的神经卡压。 尺神经在肘部的走行,从近侧的Stuthers弓到远侧穿出尺侧腕屈肌,共5处可发生卡压。最易发生卡压的2处为内上髁沟(epicondylar groove)和穿尺侧腕屈肌两头处(即狭义的肘管,cubital tunnel)。 Introduction 对于急性和亚急性卡压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避免屈肘,有时需中度伸直位固定。 慢性卡压,尤其是伴有肌力减退者,适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2大类,减压而不移位(包括原位减压和内上髁切除)和减压并且移位(包括皮下、肌内、和肌下移位)。 解剖 从肘上10cm至肘下5cm,共5处可发生卡压。 Struthers弓(近端)至内上髁(远端) 内上髁附近 内上髁沟/鹰嘴沟(epicondylar or olecranon groove) 尺侧腕屈肌的肱骨头和尺骨头之间 穿出尺侧腕屈肌处 部位1 Struthers弓(近端)至内上髁(远端) Struthers弓是一种肌筋膜带,位于内上髁近侧8cm,宽1.5~2cm,斜行从尺神经表面经过。其前界为内侧肌间隔,外界为三头肌内侧头来的深部纤维。 注意不要与Struthers韧带混淆,后者连接肱骨内侧的髁上突(supracondylar spur)和内上髁嵴与内上髁交界处,与正中神经卡压有关。 部位1 不出现Struthers弓时,内侧肌间隔可造成卡压(常见于尺神经向前脱位和手术前移时没有充分切除内侧肌间隔) 肱三头肌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