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功能材料》ppt课件第三讲 形状记忆合金与非晶态合金.pptVIP

精品课程《功能材料》ppt课件第三讲 形状记忆合金与非晶态合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课程《功能材料》ppt课件第三讲 形状记忆合金与非晶态合金

第三讲 形状记忆合金与非晶态 合金简介 3)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 (续) 中国古代的形状记忆合金 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这是本世纪以来巨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3.1.2 形状记忆合金的分类 1) Ti—Ni系合金 2)铜系形状记忆合金 3)铁系形状记忆合金 3.1.3 形状记忆材料的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作紧固件、连接件 形状记忆合金作其他元件 形状记忆合金同我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仅以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为例,把这种弹簧放在热水中,弹簧的长度立即伸长,再放到冷水中,它会立即恢复原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可以控制浴室水管的水温,在热水温度过高时通过“记忆”功能,调节或关闭供水管道,避免烫伤。 也可以制作成消防报警装置及电器设备的保安装置。当发生火灾时,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发生形变,启动消防报警装置,达到报警的目的。 还可以把用记忆合金制成的弹簧放在暖气的阀门内,用以保持暖房的温度,当温度过低或过高时,自动开启或关闭暖气的阀门。 2) 医学应用 医学应用实例 3) 智能应用 3.2 非晶态合金 ★ 非晶态合金的结构模型 非晶态合金的特性 1、力学性能: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 2、耐蚀性:非晶态合金具有很强的耐腐蚀能力。 3、电性能:与晶态合金相比,非晶态合金的电阻率显著增高(2-3倍)。多数非晶态合金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即随温度升高电阻率连续下降。 4、软磁性: 非晶态合金磁性材料具有高导磁率,高磁感,低铁损和低矫顽力等特性,而且无磁各向异性。 5、其他性能:非晶态合金还具有好的催化特性,高的吸氢能力,超导电性,低居里温度等特性, 3.2.2 非晶态合金的制备 ★ 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方法: * 3.2.3 常见的非晶态合金 2) 过渡族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合金 3.2.4 非晶态合金的性能及应用 2)软磁特性 3) 耐蚀性能 4)其它性能及应用 人工心脏瓣膜 形状记亿合金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自调节和控制装置,如各种智能、仿生机械。形状记忆薄膜和细丝可能成为未来机械手和机器人的理想材料,它们除温度外不受任何其它环境条件的影响,可望在核反应堆、加速器、太空实验室等高技术领城大显身手。   形状记忆材料兼有传感和驱动的双重功能,可以实现控制系统的微型化和智能化,如全息机器人、毫米级超微型机械手等。   21世纪将成为材料电子学的时代。形状记忆合金的机器人的动作,除了温度外,不受任何环境条件的影响,可望在反应堆、加速器、太空实验室等高技术领域大显身手。 3.2.1 概述 非晶态合金俗称“金属玻璃”。以极高速度使熔融状态的合金冷却,凝固后的合金结构呈玻璃态。 非晶态合金与金属相比,成分基本相同,但结构不同,引起二者在性能上以差异。 最早的非晶态合金是Ni-P合金,由Brener和RiddleD于1947年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而得。此后几十年间非晶态合金引起了材料科学家的广泛兴趣。 20世纪60年代,196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P.杜威兹教授在研究Au—Si二元合金时,以极快的冷却速度使合金凝固.得到了非晶态的Au—Si合金。 这一发现对传统的金属结构理论是一个不小的冲击。由于非晶态台金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高强度,良好的软磁性及耐腐蚀性能等,使它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随着快速淬火技术的发展,非晶态合金的制备方法不断完善。 早期发现的Fe、Co、M系非晶态合金临界冷却速度在105K/s以上,因而限制了其应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Inoue等学者相继发现了Mg、Zr、Pd、VO、Fc、T1等多种系列的临界冷速极低的新型非晶态合金,最低的临界冷却速度已达到0.1K/s,从而使得大块非晶态合金材料的制备成为可能,近年间报道的大块非晶材料的厚度已达到80mm。 当前,新型低临界冷速大块非晶态合金的研究和制备以及对其结构和电学、磁学、力学和化学性能的研究仍然是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领域之一。 1)微晶模型 认为非晶态材料是由“晶粒”非常细小的微晶粒组成。 微晶模型用于描述非品态结构中原子排列情况还存在许多问题,使人们逐渐对其持否定态度。 2)拓扑无序模型 该模型认为非晶态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原子排列的混乱和随机性,强调结构的无序性,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