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2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1
地质学基础 主讲人:赵德军 太阳系组成: 1个恒星、8个行星、33个卫星以及小行星带、慧星、星际物质、电磁辐射等宇宙射线 。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1.5×108 km(一个天文单位)。 梨形—扁度不大的椭球体 (一) 地球的密度 (二) 地球的重力 (三) 地球的磁场-地磁 (四) 地球的温度-地热 (五) 地球的压力 (六) 地球的弹塑性 (七) 地球的导电性-地电 地球密度曲线图 重力异常与重力勘探(C) 实际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称重力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正异常 当实测重力值 理论重力值,称负异常 在埋藏有密度较小物质(如石油、煤、盐等非金属矿产)的地区,常显示负异常;而埋藏有密度大物质(如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地区,就显示正异常。所以人们就可以通过重力测量,来圈定重力异常的区域,寻找那些引起重力异常的非金属和金属矿产。这就是地质勘查中常用的重力探勘方法 (三)地球的磁场(A) 某些矿物在形成时(正在冷却凝固的熔岩或沉积的岩石)受当时地磁场影响而带有磁性,即剩余磁场。 通过研究剩余磁场,可以追溯地史中地场特征及变化。配和其他方法来探索地球的演化发展历史。这门学科叫古地磁学,在板块构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常把地磁场近似看作均匀磁化球体所产生的磁场,这种磁场称正常磁场。磁异常正磁异常:实际测量值正常值;如磁铁矿、超基性岩等负磁异常:实测值正常值,由弱磁性或逆磁性如:盐、煤、石油引起。利用磁异常寻找有用的矿床及了解地质构造的方法较磁法勘探。 (四) 地球的温度-地热(A) 地热异常(C) 我们把单位面积上的热量称为热流值。热流值较大的地区叫地热异常区。主要受控于地质构造条件。如断层、地震、火山、岩浆地段。 用钻孔把地下热水开发出来,用于发电、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生活饮用及提取稀有元素等。这种方法较地热勘探。 钻井深30m,温度高达130 度,热水气喷高达30余米 主要由上覆地球物质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引起,即: Ph=hρhgh (h-深度,ρh-该深度的物质平均密度,gh-该深度的重力加速度,Ph该深度的压力)。 地球内部压力是随深度加大而逐渐增高的。深度每增加1km,压力增加27.5 MPa(1 MPa=1兆帕斯卡=106N / m2)。地心处可达370,000 Mpa,相当于370万个大气压力。 (六)地球的弹塑性(C) 地球具有弹性:表现在地球内部能传播地震波地表的固体岩石在日、月引力的作用下也有交替的涨落现象,其幅度为7—8cm,这种现象称为固体潮。地球也具有塑性:自转能引起地球赤道半径加大而成为椭球在应力的作用下引起岩石发生弯曲而不破裂等 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不同的物质分界面时,便使产生波速变化。利用此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人工地震了解地震波传播速度及其变化情况,探测地下不同物质的分界面。从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地下深处的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床。这就是物探中常用的地震勘探法。 (七) 地球的电性(地电)(C) 太阳辐射引起大气电离,太阳辐射变化引起地球产生交变电场,并同时放电。温度产生电流,但主要是地磁感应产生大地电流。平均密度2安培/km2。 电导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60-150公里,400-1000公里处有明显变化(前者熔融,后者相变)。 地电异常 测量的地电场平均值叫正常电场值,如果附近某处实测值与正常值有差异,便是地电异常。反映地下可能存在某些矿体或地质构造,如硫化物矿体,石墨、无烟煤等都可能产生局部的自然电流而产生异常。 可根据地电异常来找矿,这种方法叫地电勘探(电法勘探)。 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同心圈层物质组成的星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内圈)和外部圈层(外圈)。这就是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 大气圈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气体主要集中于地表以上16km的范围内,往上气体变得极为稀薄。主要成分为氮,78.09%;氧,20.94%;氩,0.93%;其他,0.04%。(按体积计算)。由地表往上可分为五个次级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扩散层(散逸层)。 扩散层(散逸层):从暖层顶到外层空间。物质多以原子、离子状态存在。是地球物质向宇宙空间扩散的部位。暖层:从中间层顶到地表以上800km。内部存在多层的电离层,也称电离层,强烈反射无线电波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地表以上85km的范围。大气呈对流运动。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地表以上55km的范围。大气呈水平运动。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无天气现象。对流层:平均厚度12km,含大量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SO27001 2022版内审全套资料(内审计划+检查表+审核报告等).doc
- fidic99版新红皮书中英文双语对照版.docx VIP
- 钢板弹簧设计计算程序Ver1.0-20070405.xls VIP
- 区块链产业学院建设思路与规划.pptx VIP
-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1).doc VIP
- 读本低年级 第2讲《一心跟着共产党》第二课时《党和人民心连心》教学课件.pptx VIP
- 数控车床高级工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WPS Office办公应用案例教程》教学课件 项目8 WPS Office App文档的基本应用.ppt VIP
- 《WPS Office办公应用案例教程》教学课件 项目9 WPS Office App表格和演示文稿的应用.ppt VIP
- 通用质量特性工作计划-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