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药理学总论 课件教材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种属差异 (一)动物种属差异 多表现为量的差异,亦有质的的差异 如哌替啶消除速率常数:人0.17-1;犬0.8 -1; 吗啡对人、犬、大鼠、小鼠行为抑制,对猫、马、虎兴奋 (二)人种或民族差异 第二节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剂量和剂型的影响 (二)剂型 不同药剂所含的药量虽然相等,即药剂当量相同,药效强度不尽相等。因此需要用生物当量,即药物不同制剂能达到相同血药浓度的剂量比值,作为比较标准。 口服给药吸收速率:水溶液>散剂>片剂。新剂型:缓释制剂、控释制剂 等 二、给药途径及反复用药的影响 (一)剂量 同一药物不同剂量或浓度时,作用强度不同,有时用途也不同 (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不同,可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量及作用快慢与强弱,有的甚至产生完全不同的作用。不同给药途径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肛贴皮。 (三)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多数药物可按半衰期长短来给药,通常给药间隔时间约为一个半衰期。 机体的昼夜节律 (四)疗程、停药等 三、反复用药 1.耐受性: 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强度递减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 药物在短时内反复应用数次后药效递减直至消失。例如麻黄碱在静脉注射三四次后升压反应逐渐消失。临床用药两三天后对支气管哮喘就不再有效。 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 2.抗(耐)药性(resistance) 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 3.药物依赖性 四、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一)影响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1、妨碍药物吸收 (1)胃肠道pH改变 (2)形成络合物 (3)影响胃排空及肠蠕动 如:促进胃排空的药如甲氧氯普胺能加速药物吸收,抑制胃排空药如各种具有抗M胆碱作用药物能延缓药物吸收。 2、血浆蛋白结合: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分布容积小的、安全范围窄的及消除半衰期较长的药物易受其他药物置换,如香豆素类抗凝药及口服降血糖药易受阿司匹林等解热止痛药置换。与亲和力有关 3、肝脏生物转化:肝药酶诱导药如苯巴比妥、利福平、苯妥英、乙醇等能增加在肝转化药物的消除而使药效减弱。肝药酶抑制药如异烟肼、氯霉素、西米替丁等能减慢在肝转化药物的消除而使药效加强。 4、肾排泄:利用离子障原理,碱化尿液可加速酸性药物自肾排泄,减慢碱性药物自肾排泄。反之,酸化尿液可加速碱性药物排泄,减慢酸性药物排泄。水杨酸盐竞争性抑制甲氨蝶呤自肾小管排泄而增加后者的毒性反应, 丙磺舒可增加青霉素的疗效。 (二)影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联合用药后疗效增加增强的称为协同作用。协同效果等于各药作用相加总和的称为相加作用;如协同效果大于各药相加总和的称为增强作用。增敏作用:一种药物可是组织或受体对另外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加 2、联合用药后疗效减弱减弱的称为拮抗作用。 机制:⑴药理性拮抗:作用相同受体:IC50、PA2概念;(2)生理性拮抗:作用生理作用相反的不同受体 (3)生化性拮抗:如对P-450影响; (4)化学性拮抗:如重金属中毒——二巯基丙醇络合 肝素——鱼精蛋白 五、合理用药原则 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指临床用药防治疾病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剂型及配伍。 1、明确诊断 2、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3、合理选择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 4、确定剂量疗程 5、科学合理的药物配伍 1.内啡肽系列 (1)内啡肽系列成员:α、β、γ-内啡肽等,N--端1-16位氨基酸序列相同,1-5位为Met-ENK,只是C长度不同,共同前体为前阿片促黑素皮质素原,即都是POMC衍生物。人的POMC翻译后加工有组织特异性:在腺垂体,主要被加工成ACTH、β-LPH和β-内啡肽;在垂体中间叶,则主要被加工成α-MSH、CLIP(中间叶促皮质样肽)和乙酰化β-内啡肽。 脑内POMC神经元主要位于下丘脑,轴突投射到正中突起、视前区、腹内侧核及蓝斑等处。主要生成β-内啡肽,μ、δ受体。 (2)POMC的结构基因:人POMC基因结构已经清楚,为单拷贝基因,有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构成。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长7665bp。? 大鼠POMC基因结构 构成割裂基因的DNA序列分为两类: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它是基因中对应于mRNA序列的区域;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它在mRNA中是不存在的。一系列交替 存在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就构成了割裂基因,割裂基因的两端起始和结束于外显子,即一个基因如果有n个外显子,则相应的内含子有n-1个。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的体内过程 DRUG PROCESS 药 物 血液循环中药物浓度 靶组织上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 吸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