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推荐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
人口数量的有关问题
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个数量问题而非发展问题,而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为人口数量所左右。人口和经济的关系,应如维持“自动平衡”的鹰与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民族主义和发展压力,发展的第一性是自然资源而非人力资本。污染转移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假象形成的根本原因,人与自然在物质上的“零和”,则从根本上否定了环境与经济倒“U”型关系的存在;人口数量压力是环境退化的独立要素和首要原因。追求“人口红利”所需的人口不减或增长将使中国在人口数量的“泥潭”中陷得更深。“常量人口”不作用的“中性”观是统计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环境因果关系荫蔽而造成的一种幻觉。“分母效应”和“规模效应”使庞大规模的人口成为中国大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并使“粮食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人少是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谷物供应国和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前提。“数量与结构并举”意味着16亿或更多人口灾难性的长期维持;减少人口数量是层级/尺度理论关于解决高层级/大尺度系统问题优先性的规定。
数量与结构;“资源经济”;“人口红利”;环境倒“U”型曲线;“常量人口”;“零和游戏”;层级和尺度;优先性
一、人口与经济 人口问题的本质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一个发展问题”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共识”。这一“共识”内涵着两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人口问题多源于发展不足——经典的说法是,人口过剩是经济失败的标志;二是人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解决。 事实上,人口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既与发展/经济有关,也与社会/制度、资源/环境和人口自身及其运动状况有关。人口问题既是发展/经济问题,如生产性贫困、需求不足型失业、老年赡养等;但又不完全是发展/经济问题,如社会性贫困、资源性贫困、人口性贫困,供给过剩型失业、适应一摩擦型失业,老龄化等;在很多情况下又是与发展/经济无关的问题,如性别比、人口一资源比、吸毒等。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数量问题而非发展问题,而发展问题又在很大程度上为人口数量所左右。对发展来说,财富、资源、空间的人均拥有量是最为根本的,而人口数量的多少则规定着这个人均量。粥少缘于僧多,地少因于人多;地瘠不一定民穷,民穷也不一定因为地瘠。由是,人口数量便像“魔术师”那样左右着发展:少量人口可使贫瘠变为富饶,如澳大利亚经济密度4.9×104美元/km2,人口密度2.5人/km2,人均GDP 20 050美元;大量人口则会使富饶变为贫瘠,如孟加拉国经济密度32.6×104美元/km2,人口密度981人/km2,人均GDP 370美元 人口与经济 视人口增长为一个积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古老而又为近代经济适度人口论者推崇的思想。至今仍有人认为,“人手论”未必不正确,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人口众多,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们追赶发达国家的一种优势;全球化对中国人口的最大挑战不是控制和缩减数量,而是如何把其潜在的数量优势发挥出来;那些被“津津乐道”少生的人口,恰恰是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为了证明人口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提高“人多生产多”的可信度,有学者还引述了如下比喻:“鹰和人都吃鸡,但鹰越多鸡越少,人越多则鸡越多”。这一比喻出自一百多年前的美国人乔治·亨利。他在《进步与贫困》一书中写道:“动物和人之间有一种区别。鹞鹰和人都吃鸡,但鹞鹰越多鸡越少,而人越多鸡越多。海豹和人都吃鲑鱼,但一只海豹吃一条鲑鱼就少一条鲑鱼,如果海豹的增加量超过某一点,鲑鱼就会绝迹;而人将鲑鱼卵放在良好的环境中,鲑鱼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比补足他所吃掉的数量还多。因而不管人增加怎样多,增加的需求决不会超过鲑鱼的供应。” 新版本的“鹰越多鸡越少”所要表达的是,鹰只是消费者而非生产者,鹰越多鸡便越少,鹰的增加最终会导致鸡的灭绝。这一结论是与生态学常识相违背的:同生物界一切捕食者一样,鹰绝不会像人那样捕杀超过其基本需要的鸡,而是控制自己的捕食,调节自己的数量以维持与鸡的动态平衡。亨利虽然提出“鹰越多鸡越少”的观点,但还是注意到了为营养关系——食与被食、捕食与被捕食所规定的“自动平衡”这一“自然秩序”。“如果海豹的增加量超过某一点,蛙鱼就会绝迹”,换言之,如果海豹的增加量不超过“某一点”,鲑鱼便不会绝迹。智慧——“生存智慧”便在于使生物知道如何把自己的数量、取食维持在“某一点”而与食物保持平衡。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有如鹰与鸡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有持续性。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存在表明,文化替代已使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生存智慧”而忘却了这种关系。 “人越多则鸡越多”所要表达的是,人有着巨大的生产力,物质、能量的供应从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定律看是不受限制的,自然则有着超乎想象的供养能力。正如亨利所认为的:“地球供养1万亿人和供养10亿人一样容易。”。然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乡镇医生2017年个人工作总结推荐.doc
- 乡镇党建工作情况汇报推荐.doc
- 乡镇年度工作总结推荐.doc
- 乡镇党建工作总结推荐.doc
- 乡镇政府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推荐.doc
- 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推荐.doc
- 乡镇计生指导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doc
- 乡镇领导表态发言推荐.doc
- 乡镇领导讲话艺术推荐.doc
- 乡长任职表态发言稿范例推荐.doc
-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有温暖 测试卷附完整答案(精品).docx
-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有温暖 测试卷附完整答案(有一套).docx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计划及质量保障措施.docx
-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有温暖 测试卷附完整答案(易错题).docx
- 跨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管理策略与文化融合研究.docx
- 商业办公出租合同协议.docx
- 《晶弘冰箱产品课件》3合肥晶弘企业简介.pptx
- 发酵食品生产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松北校区).docx
- 发酵与人类生活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docx
-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 天气虽冷有温暖 测试卷附答案(研优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