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会议技术材料集
会 议 技 术 材 料 集
一、“特服号”申请
1.1 报备
省级卫生部门需要根据信产部《关于核配卫生部全国公共卫生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号码的涵》
向当地的通信管理局申请12320特服号的报备,报备需要提供的一些材料请与当地信息产业部门
联系,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完成后把信息产业部门批复的涵件发送全国12320管理中心及计划
开通12320热线的所辖各市卫生部门。
号码申请
在通信公司发送内部文件后,各市卫生部门向当地通信公司申请中继线路,开通特服号码,
申请详细情况请咨询当地通信公司,中继线路数量请依据卫办发[2006]376号文件要求,根据实
际情况自定。
号码费用
12320特服号为国家资源,通信公司不得收取号码占用费,发生费用主要包括初次安装费,
月租费,其中初次安装因地区和通信公司而异,模拟中继月租费上限为100元/月/条,数字中继
费因通信公司而异,请咨询当地通信公司。
主叫付费的原则
信息产业部规定,123XX系列特服号,实行主叫付费的原则,即谁拨打12320电话,由谁按
照市话标准付费,但不付其它费用。
备案开通
各地在开通前应向全国12320管理中心备案并提交备案材料。
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建设方案
第一部份:背景
近年来,我国居民电话的普及率快速增长,到2004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47亿户,居世界首位,其中固定电话为3.13亿户,移动电话为3.34忆户。人们利用电话寻求健良服务已经有了可能和条件。
以CTI(计算机与电话集成)技术为基础的热线电话网络,融合了最新信息技术,又称为现代呼叫中心,该技术集电话通信(包括人工和自动)、传真、短信、互联网电话,网页文本、电子邮件等数据、声音、图像、文本处理于一体,其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便于为较大范围的群众提供信息咨询,也便于对热线电话进行监控和管理。近十年来,CTI在国外已迅速发展成一种新兴产业,在政府部门和各服务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呼叫中心与Internet服务相结合,可以将服务对象扩大到Internet用户和拥有WAP手机的移动用户群。出现功能更强大的多媒体呼叫中心,具有无线功能的互联网呼叫中心(WICC)、服务范围更广阔的IP呼叫中心等,并以庞大的数据库为基础,逐步实现个性化服务。热线咨询电话是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满足各种需求的有效方式,具有针对性强,直接、简便、及时的特点,公众容易接受,也容易获得。
开设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电话,为公众提供一个统一,便于记忆和使用的电话号码,是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是卫生部门与社会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热线咨询使群众了解和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大疾病防治的知识和政策,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设立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对于促进卫生系统的工作,改善卫生部门的形象和作风,也将产生积极作用。卫生部门通过对热线电话管理、人员培训,能够尽快培养一支新型人才队伍,加快卫生部门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系统为公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此外,还有可能在向大众提供卫生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医疗与预防的结合。
第二部份:建设方案
一、功能设置与定位
现阶段12320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的功能设置与定位主要集中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疾病预防控制、健康与保健咨询服务等方面,同时宣传与重大疾病防治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等。
咨询服务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报及相关知识;
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艾滋病、乙肝、结核病、鼠疫、霍乱、非典、禽流感、流脑、乙脑、性病、出血病、流感等);
食品卫生安全与营养知识;
饮水安全与卫生知识;
居室安全与卫生知识;
运动与健康的相关知识;
计划免疫及相关知识;
职业防护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环境卫生相关知识;
消毒与病媒防治知识;
心理卫生知识;
妇幼卫生保健知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知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意外伤害等);
重大疾病防治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二)服务对象:全国境内所有公众及在华居住、工作或旅游的外国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