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30分钟练(十一) 菩 萨蛮(其二).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30分钟练(十一) 菩 萨蛮(其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30分钟练(十一) 菩 萨蛮(其二)

课时30分钟练(十一) 菩萨蛮(其二)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垆边人似月     垆边:酒家 B.皓腕凝霜雪 凝:聚集,凝聚 C.未老莫还乡 莫:不要 D.还乡须断肠 须:须要 解析:选D D项,“须”,应该,应当。 2.下列对此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就点明“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美好。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女子的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解析:选C C项,“侧面描写”错,应为正面描写。 3.名句默写。 (1)          ,游人只合江南老。 [韦庄《菩萨蛮(其二)》]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父》) (2)春水碧于天,        。 [韦庄《菩萨蛮(其二)》] 不知细叶谁裁出,          。 (贺知章《咏柳》) (3)        ,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其二)》]         ,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4)未老莫还乡,        。 [韦庄《菩萨蛮(其二)》] 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参考答案:(1)人人尽说江南好 西塞山前白鹭飞 (2)画船听雨眠 二月春风似剪刀 (3)垆边人似月 清水出芙蓉 (4)还乡须断肠 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诗歌鉴赏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含山店梦觉作①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九江闻雁② [宋]陈均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注] ①含山在今山西;韦庄,晚唐诗人,写这首诗时在江南安家。②九江在今江西;陈均,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韦诗首句着一“惯”字,说明流离失所、作客他乡已是诗人的生活常态。 B.“灯前一觉江南梦”是对题目的呼应,诗人于“一觉”前加“灯前”一词,乃暗中表现自己其时的心境。 C.陈诗“渺渺”既绘水面空阔辽远,又是诗人惆怅和落寞心境的真实写照。 D.两首诗中的“客天涯”和“海尽头”都客观再现了诗人别家漂泊的遥远。 E.这两首诗都通过写眼前的“离别”,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选DE D项,“客观再现”有误,实为夸张手法,极言别家之远,以衬乡愁之浓。E项,“江南梦”和“梦悠悠”表明两首诗都借助“梦”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两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句诗分别做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两首诗末句均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使情感的抒发显得含蓄、深沉。韦诗:“山月斜”,诗人从思乡的梦中惊醒,所见的是山边的斜月,清幽、冷寂,更增添了羁旅思乡的惆怅。陈诗:结尾一句先用“一声新雁”,渲染了凄冷、静寂的氛围,然后又用“九江秋”描绘了秋色的苍茫景象,把诗人无限的忧愁寄托在无边的秋色中。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西塞山①下作 韦 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 ①西塞山:三国时东吴江防边塞,历代诗人多有趣咏。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庐山。③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行至西塞山这个东吴江防边塞,前望江水,历史往事引起他丰富的联想,但诗人并没有借西塞山势发盛衰荣辱的感叹。 B.颔联写诗人所见,前望是庐山,后看是斜月;“渐映”写月光逐渐明亮, “斜生”写时间的推移、位差的变化。 C.颈联化实为虚,把西塞山一带异时生长成熟的植物做艺术的归纳,使得描绘的景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联表现了诗人对西塞山的爱恋,他把芦花化作宁静恬适的生活伴侣,期望有一天独棹扁舟而来,依傍芦荻结庵而居。 E.这首诗写诗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时所见所感,前两联暗示诗人的行迹,第三联写出对此地烹紫蕨、摘黄柑的乡间生活的赞美。 解析:选BC B项,“渐映”写舟行的过程,不是写月光的逐渐明亮。C项,“化实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