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代文学隋及初唐诗歌.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文学隋及初唐诗歌

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1、刘希夷简介   刘希夷,字延之,汝州(今河南临汝)人,宋之问的外甥。代表作是《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1,更闻桑田变成海2。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3。 光禄4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5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1.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2.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平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 3.这两句说,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4.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又作“开”、或“丈”,皆误。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这两句说白头翁昔年曾出入权势之家,过豪华的生活。 5.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   刘、张的诗较多摄取了南朝乐府诗的营养,风格明丽优美,与主要取径于汉魏古诗的陈子昂有很大不同。   陈子昂以风骨胜,而刘希夷、张若虚又益之以情韵,在诗歌意境创造上取得重大进展,为盛唐诗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充分准备。   《长安古意》是一首宫体诗。 “古意”本为宫体惯用的题目。但此首却标志着宫体诗的转变,它把宫体诗由宫廷带入市井。 所以这首诗的题材、辞句尽管和萧纲的《乌栖曲》等齐梁宫体非常接近,但思想感情却大不相同。它不是宫体诗的继续,而是宫体的否定。   乌栖曲(二首) 萧纲   芙蓉作船丝作?①,北斗横天月将落。 采桑渡头碍黄河②,郎今欲渡畏风波。     织成屏风金屈膝③,朱唇玉面灯前出④。 相看气息望君怜⑤,谁能含羞不自前。   ①芙蓉,莲花的别称。?,即“笮”,引船的绳索。《铙歌·上陵》:“桂树为君船,青丝为君笮。”   ②采桑渡,即采桑津(山西省乡宁县西)。据《水经注》,黄河过屈县西南为采桑津。碍,阻,阻碍。   ③织成,古代一种名贵的丝织品,以彩丝或金缕织出花纹。 金屈膝,黄金铰链。连结屏风用。   ④朱唇玉面,指女子,形容其美。   ⑤怜,爱。  经卢、骆之手,七言歌行“一变而精华浏亮。抑扬起伏,悉协宫商;开合转换,咸中肯綮”(《诗薮》),成为以后李白、李颀、高适、岑参一路诗人所喜用的形式,其开拓之功是不容轻忽的。 ④对于五律的贡献 “四杰”的送别诗,力去应酬文字的陈套,而每每和游宦不成的悲凉之情、客子深沉的乡思结合起来。于伤别之外,尚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概,使诗的格调变得壮大起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胡应麟《诗薮》评此诗曰“终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宛然,气骨苍然” 。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梗概多气的风貌,与建安诗颇有相近之处,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四杰”诗风与宫廷诗风迥然有异的内在原因。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四杰”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在于:   一是“四杰”扩大了七言古诗的题材内容,“由宫廷走到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代表着一种新诗风的出现。   二是“四杰”使五言律诗渐趋成律而初步定型。 三、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 1、杜审言与文章四友    杜审言、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①杜审言    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杨炯,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   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是他早年在江阴任职时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②李峤   李峤(645-714?)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   李峤的诗,以工整的五言律为主,在这方面下过很深的工夫。他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咏物诗,这些诗大都是合律的,且十分讲究修辞技巧,在当时五言律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2、沈佺期、宋之问   宋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