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吉林蜂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DOC

吉林蜂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蜂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吉林省蜂业发展报告 一、全省蜂业现状 吉林省是全国重点养蜂生产基地之一。全省拥有蜜源植物400多种,长白山是全国最大的椴树蜜源基地,长白山区的椴树林被誉为“天然蜜库”、“绿色制糖厂”。全省拥有椴树、槐树、山花、向日葵四大商品蜜源及辅助蜜源200多万公顷,蜂蜜年蕴藏量10万吨以上,可放养蜜蜂80万群。 现在全省养蜂户已达到4500多户,养蜂29万群左右,今年外省进入我省放养的蜂群20万群左右。年产蜂蜜6000多吨,平均群产蜂蜜达到25公斤左右(今年椴树蜜严重减产,群均产量不足5㎏),其中65%以上为椴树蜜,10%为杂花蜜,25%为向日葵蜜。年产蜂王浆200吨左右,年产蜂花粉500吨左右,还有蜂胶、蜂蜡和正在开发的雄蜂蛹、蜂王虫、蜂巢、蜂毒等诸多产品,加上培育蜂种、繁殖蜂群等收入,全省蜂业生产年产值达到2亿多元。除此之外,蜜蜂为农作物授粉促进农业增产的效益将比养蜂直接收入高出几十倍。 我省按蜜源基地的分布区域形成了专业养蜂和兼业养蜂,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等生产经营形式。专业养蜂者占全省养蜂总数的55%,约2400多户,兼业养蜂者占45%,约2100多户,专业蜂场一般60-100群,最多200-300群。兼业养蜂者一般养蜂在50群以下。每群蜂年饲养成本80~100元,每群蜂年收入500~1000元。2013年为椴树蜜源大年但严重减产。养蜂受蜜源、气候、饲养技术影响较大,如果养蜂地区蜜源条件好,气候适宜,又能实施科学养蜂技术,每年群收入高达千元以上。 我省养蜂者有40%为定地饲养,50%为短途小转地饲养,5%为长途转地饲养。小转地饲养者可在7月份采完椴树蜜再到我省西部采向日葵蜜和荞麦蜜等,还可以增加收入,但长途运输和生活费用较大,因此,本省长途转地饲养的蜂群不多。 二、我省发展养蜂具备的优势和条件: 1.蜜源资源优势:现在我省养蜂蜜源以长白山区为主,西部地区为辅,长白山区拥有椴树、槐树、山花等商品蜜源,中西部有向日葵商品蜜源,组成我省著名的四大商品蜜源,同时在全省各地生长着400多种辅助蜜源植物,为蜂群繁殖期提供了丰富的辅助蜜粉源。 2.蜂种资源优势: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是国家级重点种蜂场和国家级蜜蜂基因库所在单位,保存着全国仅有的20多个蜜蜂品种(系),该所选育出的黑环系蜜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喀高蜜蜂(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白山5号蜜蜂(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松丹蜜蜂、黄环蜜蜂(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育出双喀、蜜胶1号、白山6号等一批高产良种蜜蜂,已在全省推广,并向全国30多个省市区供种,共推广种蜂王10万只左右,改良蜂种1000多万群。另外在长白山区还有野生半野生的中蜂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3.养蜂科技资源优势: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已完成50多项科技成果及专利,包括良种蜜蜂、蜂产品加工利用,蜜蜂饲养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蜜源授粉等多方面的技术储备,其中一部分技术成果已通过省高效养蜂专家大院、国家科技部养蜂科技扶贫项目等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4.蜂产品加工经营条件:近年我省蜂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很快。汪氏蜜蜂园、敦化市的延边宝利祥蜂业公司、集安市的集安永泰蜂产品公司,以及遍布全省各市县的数百个蜂产品商店。年加工、经营蜂产品万吨以上,已经发展为各地的蜂业窗口。 三、我省蜂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条件养蜂的县市养蜂生产发展不平衡:全省养蜂20多万群,有80%集中在长白山区,而长白山区各地区县市养蜂数量相差很大,有三分之二集中在延边、吉林,如安图县养蜂达到7万群,和龙市、集安市等全市养蜂达到2万群以上,敦化、蛟河、桦甸、舒兰等市及吉林市区养蜂达到1万群左右,多数县市饲养蜜蜂几千群,几百群。养蜂少的原因一是当地不重视养蜂生产,不了解养蜂生产的潜力,未把养蜂列入畜牧发展项目,用传统眼光看现代养蜂生产,缺乏创新意识;二是养蜂技术性强于其它养殖业,有的地区养蜂生产技术队伍老化,养蜂技术落后于生产;三是养蜂生产缺乏引导投入,养蜂起步有困难。 2.蜂场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我省一个养蜂场一般养蜂几十群到百余群,极少数200-300群,养蜂生产仍处于“精耕细作”的传统模式。 3.蜂产品生产单一:我省养蜂者多数单一生产蜂蜜,兼顾生产王浆、花粉等产品者较少,综合生产多种产品观念不强。所以我省养蜂生产与南方,与国外相比,蜂产品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4.蜂产品质量较低:我省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生产的蜂蜜绝大多数是含水分较高的(含水量25-30%)非成熟蜜;蜂王浆癸烯酸含量下降,人为低癸烯酸的王浆流入市场;防治蜂病用药随意性较大,不规范,仍有使用抗生素者;食品生产意识淡薄,生产蜂产品的卫生条件粗放,达不到食品生产卫生标准的要求。 5.蜂产品市场混乱:蜂产品市场可以说是最不规范的。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对蜂产品了解或认识很浅,部分商家以次充好,就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