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养动植物基因组进化的特征和机制-云南科技厅
家养动植物基因组进化的特征和机制
提名奖种:自然科学奖
提名者:云南省
提名意见:
家养动植物是人类社会赖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然而人们对家养条件下动植物快速变异的遗传机制仍知之甚少。该项目在973项目资助下,以水稻、家蚕山羊绵羊为对象,在家养动植物基因组进化的特征和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从基因组变异角度揭示了水稻驯化特征及独立起源事件;首次发现旱稻陆生适应性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当时最为全面的水稻基因组多态性数据及基因资源;创新性的建立了研究人工选择机制的理论技术方法,多样性降低(ROD)优良品种标签位点(ETAS)分析;首次从全基因组单碱基水平,刻画了水稻、家蚕的表观遗传组学特征,并发掘出在驯化过程可能受人工选择的基因位点家蚕甲基化组研究澄清了长期以来对昆虫DNA甲基化的模糊认识,开创了昆虫表观遗传组学研究的先河通过山羊和绵羊参考基因组破译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揭示了反刍类家养动物瘤胃及羊毛、羊脂产生的分子机制首次利用了光学图谱组装方法不依赖于遗传图谱将大型基因组山羊基因组组装到染色体水平项目在Nat Biotechnol 3篇Science (1篇Nat Commu (1篇,平均影响因子25.214,合计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家养动植物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万多年来不断人工选择的结果。尽管早在1859年达尔文的旷世巨著《物种起源》及1868年的巨著《动植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详细论述了物种在强烈人工选择下能快速产生大量的形态和生理变异,然而在这之后的150年至今,人类对家养动植物进化的遗传和基因组变异基础的了解甚至比对自然物种还少。在 “973前沿科学项目”支持下,该项目的研究团队对家养动植物的基因组进化特征和机制进行了研究。截止2014年底,该项目在水稻、家蚕、山羊和绵羊的基因组进化方面取得了如下重要科学发现:
1.以水稻为对象,首先构建了当时最为全面的栽培稻-野生稻基因组多态性图谱,发现栽培品种的多态性显著地低于野生品种,且基本包含在野生品种中,说明人工选择更多的是对已有的多态性进行选择,而新突变概率较低。两种栽培稻进化格局差异显著,独立地起源于两种野生稻,其中粳稻更有可能近期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第二,首次在优良陆稻品种中发掘出促进侧根发育的陆生适应性基因——脱落酸代谢途径中限速酶基因Nced,为陆稻适应性机制提供重要遗传依据。第三,技术方法上,本项目开创性的开发出选择信号筛选方法(ROD)及优良品种标签位点分析(ETAS),为研究家养动植物基因组进化提供了重要方法论依据。第四,首次从单碱基表观遗传组学水平对水稻表观组特征系统刻画,发现转录终止位点甲基化水平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发现一些独立于序列差异的甲基化变异,与栽培稻-野生稻基因表达差异相关,进而从全基因组水平表明人工选择可能作用于表观遗传学位点,为后续的植物表观组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遗传机制的探索提供崭新思路和素材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Nat Bioltechnol、Nat Commun、BMC Plant Biol、BMC Genomics。2. 该项目以家蚕为昆虫类家养动物为对象,从表观遗传学视角探索人工选择机制,构建了第一张昆虫的表观遗传组丝腺DNA甲基化组,发现昆虫DNA甲基化格局与植物及哺乳类不同,水平很低,然而基因内部甲基化与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证明了其功能重要性。开展了家蚕-野蚕甲基化组比较,鉴定出人工选择信号区域内唯一的表观遗传学差异位点,与表达差异相关从昆虫类家养动物模型中,人工选择可能作用于表观遗传学位点在驯化过程中调控基因表达。该研究开创了昆虫表观遗传组学研究的先河成果发表在Nat BioltechnolBMC Genomics等学术期刊。
3. 以山羊、绵羊反刍类及哺乳类家养动物为对象,通过参考基因组结合转录组解析,在山羊中鉴定出与免疫、取食及乳汁分泌等相关的快速进化及扩张基因。微量转录组分析鉴定了50多个与山羊绒形成密切相关的基因在绵羊中发掘出反刍类家养动物瘤胃,羊特有羊绒、羊脂形成的基因机制。在技术上,山羊基因组的解析采用当时最新的DNA单分子光学作图(Optical Mapping)技术,成为首个不依赖于遗传图谱而组装到染色体水平的大型基因组。山羊和绵羊的基因组的破译,不仅解析这两种小型反刍家养动物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谜题,也为研究山羊绵羊在人工选择下进化的遗传机制,推动山羊、绵羊经济形状基因的奠定和高效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成果表在Nat BiotechnolScience等学术期刊。
客观评价:
本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Nat Biotechnol发表3篇, Science 1篇,Nat commu 1篇。论文合计引用次数达903次,其中他引次数84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2019版)数学选修一 3.3 抛物线 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 Part1-2 Unit3 Internship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英语精研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pptx VIP
- 202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及答案(苏北七市三模).pdf
- 2024年新高考语文必背60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精编(含答案详解).docx
- 角磨机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doc VIP
- 日本合掌村乡村旅游案例分析.pptx VIP
- 二月业务学习 甲亢(ppt课件).ppt
- 病理学内分泌系统疾病.pptx VIP
- 2019饿了么 使用代码度量提高代码质量大数据报告PPT(完整版).pptx VIP
- 2024年新疆中考英语卷试题真题及答案完整版(含听力MP3).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