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习题:第一、二单元文体专题训练.docVIP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习题:第一、二单元文体专题训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才之路】2016年秋高中语文必修1(人教版)同步习题:第一、二单元文体专题训练

第一、二单元文体专题训练 一、诗歌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呵,母亲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这首小诗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第一问根据诗歌的前两句回答,第二问可从开篇点题、领起下文,结构方面的铺垫、衬托,抒发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方面考虑。) 2.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带着荆冠”却“不敢呻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小时候,母亲的每一句话都是医治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而现在的“我”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孤单无依,没有人疼“我”、同情“我”、保护“我”。这一句将“我”的伤,“我”的无助,“我”的无奈表达得十分透彻。(母亲对于“我”来讲是一种倚靠和保护,而母亲现在已经长眠于地下,再也不能保护“我”了。“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意味着作者的无奈。) 3.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是“甜柔深谧”的,是持久永恒的,这种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心中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悲惋之情。诗人以“枯井”形容“怀念”,读后让人感到情浓、意切,难以忘怀,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作者看来,自己对母亲的那种充满甜柔深谧的怀念,看起来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表面上你看不到一丝痕迹,但那花木之下心已经是一眼枯井,不会再有动听的歌声了。) 4.这首诗意境感伤优美,语言深情朴实,浓浓的情贯串全诗。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构思上,作者从梦境里鲜红的围巾,引起对往日的怀恋,很自然地看母亲的照片,回忆往事,最后深化对母亲的感情。在自然的推进中将自己对母亲的深情贯串其中。 (2)手法方法,采用隔行反复,如“呵,母亲”,还有比拟,如“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等,表达对母亲深沉的爱。 阅读《雪花的快乐》,完成5~7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飞,飞,——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飞,飞,——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飞,飞,——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5.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________。 【答案】 自由、美好 6.文中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