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招教知识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招教知识点

招教知识点 一、 教育的社会属性 1. 教育的永恒性 2. 教育的历史性 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二、 教育的现代特征 1. 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年教育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一体化。 2. 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3. 教育的民主化。它是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的民主化首先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失声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为穴道横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4.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半学模式、教育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三、 教育的基本规律 1. 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 2.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 3. 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 4. 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 四、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1、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地位是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的地位,处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 2、在社会发展中,教师的地位是人类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的地位;起承上启下、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具体谈教师的作用表现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精心创造者 2、教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精心培育者 3、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忠诚体现者 4、教师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六、 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七、 教师的素养 1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修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八、 现代学生观 p44 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学生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1. 学生是发展的人 2. 学生是独特的人 3. 学生是责权主体 4.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九、 师生关系的内容、特点 在人格上 学生与教师是民主平等的。 在社会道德上 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十、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点⑶平等待人⑷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⑸为人师表。 十一、 教学的基本任务 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 教学的一般任务 1.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个性心理品质。 十二、 现代教学观P44 基本主张:1. 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 从 “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 3. 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 十二、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的规律 3.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十三、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 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2.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与理论 4. 巩固知识—防止遗忘,达到保持 5. 运用知识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