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新观点.doc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新观点.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新观点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的新观点 原文:New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 and pathophys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Published on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39(2007)201-215. By L. Ohman, M. Silmren. Translated by lw56102, DXY digestive disease board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复杂,目前还不完全可知。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基因、感染事件、心理症状和其他模糊的环境因素。中枢和外周机制都被认为参与了IBS的症状形成,包括心理因素、胃肠动力和感觉异常、以及内脏高敏感性。今天IBS被认为是所谓脑-肠轴调节紊乱,涉及到肠功能,自主神经和(或)中枢神经异常,对某些人来说可能外周的异常占主要,而另外的人则主要是中枢对外周信号的处理异常为主。很多证据表明至少在一部分IBS病人胃肠道的炎症可能尤为重要。总之,IBS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已经展现出一个复杂的蓝图,不同改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病人多样的症状类型。   1.??简介   IBS的特点是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习惯的改变[1]。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2],IBS病人成为消化科医师和全科医师的重要工作负担[3-6]。但不幸的是,目前IBS的治疗选择有限,主要是因为对IBS的重要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因素还不完全清楚。然而,最近几年对这一课题的兴趣逐年增加,使我们对IBS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过去IBS被认为是胃肠道动力、内脏高敏感和心理因素改变为主要病理生理因素的疾病。然而,最近的研究为IBS是脑-肠轴功能失调造成提供了证据。其中包括肠道、自主神经和(或)中枢神经(ENS、ANS和CNS)功能异常及其相互作用,有些病人以外周异常为主,而有些主要是中枢对外周刺激的处理异常。然而主要的问题是,我们仍然不能理解多种病理生理因素之间关系以及病人症状多样化。   本文主要针对近5年发表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的不同神经系统,比如IBS患者脑-肠轴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以及低水平炎症、免疫改变、胃肠道神经肽水平的异常、以及导致胃肠功能失调的激素和遗传因素。同时探讨“经典”病理生理因素的新发现,比如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改变和心理异常。希望这些新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更好的理解这个谜一样的疾病,以便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2.??遗传因素   IBS病人经常承认其家庭成员有相似的症状,最近的研究支持IBS在祭祖中有集中性[7-9]。对双胞胎的研究评价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家族聚集性中的重要性,结果有差异,但总的来说环境因素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遗传因素如果有也是比较小的[10-12]。此外,最近发表的几项研究直接检查了IBS患者的DNA序列,寻找增加IBS风险的遗传型变形。证明IBS和基因多态性之间最有力的证据发现存在于5-羟色胺转运基因上。更明确的是,5-羟色胺转运基因多态性队IBS的临床类型以及对治疗反应具有重要性[13-15]。同时,有项研究表明α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IBS病人大便习惯有关,同时也与更严重的躯体症状有关[13]。而G-蛋白β3亚基与IBS之间没有发现相关性[17],与过去发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反。其他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在IBS病人中更常见,为基因决定的免疫活性在IBS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19,20]。然而,没有哪个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感染后IBS的发生。   总之,目前的研究支持IBS的基因易感性,尽管可能作用并不显著。需要更大样本的试验,以确定临床亚型,发现遗传特性,坚定基因和更好的理解环境因素对IBS的作用[21]。   3.??心理因素   3.1??与IBS本身有关或者只是症状的结果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心理因素主要是被当作一个与症状严重度相关的因素,影响症状起伏和病人的求医行为,而不是一个IBS的致病因素。这一观点的基础主要来自于以支持心理因素和患者状态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而不是心理因素和IBS本身[22,23]。然而,最近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挑战这一观点。两项以人口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心理因素和IBS之间的相关性,这一相关性不能用求医行为来解释,而同样存在于那些没有因为症状求医的人群中[24,25]。而另一项英国的12个月人群研究针对预测影响新发腹痛的因素进行。主要发现是:心理压力、疲劳感、健康焦虑感和疾病行为可以预测未来的症状表现而不仅仅是症状的后果[26]。另一项澳大利亚的社区研究发现心理压力水平在解释一年内的胃肠道症状变化方面并不重要,但与持续胃肠道症状和反复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