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含答案.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教学案专题三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含答案.doc

清单一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智者的选择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建立: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历史上称北魏。 (2)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百余年的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 (3)孝文帝执政:拓跋宏5岁即位,其祖母冯氏文明太后执政。490年,孝文帝亲政。 2.社会问题严重 (1)北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治黑暗,各族人民不断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民族矛盾激化。 清单二 孝文帝改革的经济措施 均田制 1.背景 (1)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游牧生活。 (2)北魏统治者曾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 2.雏形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从事农业生产,这实际上就是均田制的雏形。 3.主要内容 (1)年龄: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2)露田:无主荒地,年老身死还给北魏政权。 (3)桑田:可以买卖,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4.评价 (1)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2)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 (3)保证了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清单三 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之一 整顿吏治 1.原因 (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 2.表现 (1)修改任期: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 (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3.影响 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了政权。 清单四 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之二 迁都洛阳 1.原因 (1)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非难和抵制。 (2)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3)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又是当时中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2.过程 (1)493年,孝文帝以讨伐南朝为名,大举南下,军队艰难到达洛阳。 (2)将士们不愿继续南进,孝文帝宣布定都洛阳。 (3)对阴谋叛乱者给予坚决镇压。 (4)允许一批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5)规定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                                  清单五 孝文帝改革的社会习俗措施 革除旧俗 1.目的 适应迁都后的形势。 2.措施 (1)变制度:仿效汉制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2)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服。 (3)讲汉语:禁止30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4)改汉姓:改鲜卑复姓为音近的单音汉姓。 (5)通婚姻:提倡鲜卑贵族和汉族的主要士族通婚。 3.影响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                                  探究点一 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  [史料探究] 材料一 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北魏统治者还随时强迫百姓们服役当兵,甚至对他们任意杀戮,毫不怜惜。“每有骑战,汉人为肉篱。” 材料二 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先进农耕文化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材料三 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颇为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是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根据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存在哪些矛盾。 [答案] 鲜卑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矛盾。人民起义频繁。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危机四伏。 [结论形成] 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1.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2.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北魏的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3.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4.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探究点二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史料探究]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zhlmc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