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池坝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用文.doc

  1. 1、本文档共1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程(JTJ042-94)》 5、《爆破安全规程》GB722-86 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的处理规定》 7、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8、鄂沪蓉西指安[2005]2号文《关于印发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施工企业安全成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细则、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细则的通知》 9、鄂沪蓉西指安[2005]18号文《关于印发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施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通知》 10、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的沪蓉西国道主干线恩利段第七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乌池坝隧道位于恩施市白果坝镇乌池坝与利川市团堡镇箐口境内,设计为上下行分离式隧道,另设竖井及斜井各一座,主要作用为主洞通风。隧道右幅里程桩号为YK253+162~YK259+855,长6693米;左幅里程桩号为ZK253+182~ZK259+890,长6708米。隧道进口位于恩施市白果坝镇乌池坝村,X7标为隧道进口段,右幅里程桩号为YK253+162~YK256+600 全长3438米, 左幅里程桩号为ZK253+182~ZK256+643.387 全长3463米。 1.地形、地貌 隧道区总体上地势陡峻,冲沟发育,为构造剥蚀、溶蚀中低山地貌。YK253+162~YK255+200段属构造剥蚀碎屑岩区峰丛峡谷地貌单元,地面标高1030~1570m,相对高差100-500m,自然坡度多在25°~60°左右,山脉沿北东走向延伸,山上植被发育较好;YK255+200~YK259+855段属构造侵蚀、溶蚀地貌区峰丛洼地-峡谷地貌单元,山体呈浑圆状,峰顶标高一般1400~1526m左右,洼地、峡谷标高1160~1250m,相对高差30~240m,山坡较缓,局部陡峻,坡角一般15°~40°,冲沟不甚发育,洼地宽阔平缓,漏斗、洼地、落水洞、质地发育。 2.地层岩性 乌池坝特长隧道隧址区,自隧道进口至出口出露及埋藏的地层为一套下、上古生界浅海相沉积碎屑岩——可溶性碳酸盐岩系。 ⑴碎屑岩段:分布于进口YK253+162~YK255+220段,由分布广泛、厚度较大的志留系(S)绿色页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和泥盆系中上统(D2+3)肉红色及灰白色石英砂岩组成。其中石英砂岩,岩质坚硬、性脆。 ⑵碎屑岩与可溶性碳酸岩互层段:分布于YK255+220~YK256+600,主要为石炭系黄龙组(C2h)、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一段(T1d1)。该段岩性极为复杂,岩石工程性质差异大,变化频繁。 控制岩溶发育的不仅有岩性组合因素,构造控制因素(隧道穿越地段强岩溶化岩体沿岩层走向顺层发育的特点十分显著),更和区内地下水的活动密切相关。各岩溶含水岩组呈条带状展布,岩溶地下水以纵向管道流为主。可以判断:在断裂破碎带附近、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带及岩溶角砾岩分布带为岩溶易发育区。 除岩溶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外,其中丰富的岩溶水产生的突水、突泥等灾害的影响也很突出。岩溶的发育不但大大降低了隧道洞身围岩的稳定性,更使隧道工程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水文地质问题。 (2)断裂破碎带 本隧道断层破碎带包括地质调绘发现的及工程物探揭示的岩性破碎带。如YK255+350~YK255+450段,岩体较破碎;物探异常也显示该破碎带延伸至洞身。 断裂破碎带的构造角砾岩组成,岩体破碎,地下水活动强烈,岩溶发育,抗风化性差,岩体经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体结构、矿物成分等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和变质,工程地质稳定性很差,一般具碎石状压碎结构,强度低。 (3)软岩 隧道穿越地层中的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q)及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P2w)为含煤或煤线地层。煤系地层因伴生铝土岩,而属软岩。 以上拟建隧道穿越二套含煤或煤线地层,处于该组下段,层厚较薄,且所夹煤层薄而无可采煤层穿越。故无煤层采空区分布。 3、地下水 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覆盖层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或沿基岩裂隙带垂直渗透排泄,水量贫乏,对隧道施工影响甚微。 ⑵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进口段碎屑岩层及断裂破碎带中,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孔隙水垂直渗透补给,受地形切割而出露,水量贫,对隧道的施工影响主要为雨后的渗淋水,危害程度较轻。 ⑶岩溶水:分弱承压水及潜水两类。弱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有相对隔水顶、底板围岩的岩溶岩组中,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茅口组(P1m)、地层中,地层岩溶发育,暴雨期间会集中涌水管道造成短时突水的可能性。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