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422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分析
李文国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113122)
摘 要: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战略选择。需要就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研究和总结,适合国情的生态补偿建议, 以从事对生态环境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生产、经营、开发、利用者为对象, 以生态环境整治及恢复为主要内容, 以经济调节为手段, 以法律为保障的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周晓唯,2007)。它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生态补偿制度包括对污染环境的补偿和对生态功能的补偿。狭义的生态补偿制度, 则专指对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的补偿,包括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及其功能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补偿;对因开发利用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而损害生态功能、或导致生态价值丧失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经济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环境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战略选择。: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出发点。
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1.生态补偿理论
生态补偿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庇古等人关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研究。资源与经济学认为,引起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部性。庇古认为: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失灵,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但是对于政府能否有效地校正外部性,西方经济学界存在争议,就连庇古也颇感怀疑。
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在其著名的关于社会成本的论文中,讨论了如何解决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经营行为问题。科斯认为,如果市场交易是无成本的,则通过市场交易修改权利最初的合法限定通常是可能的。产生外部性的一方可以与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进行交易,通过谈判,合作解决争端。在产权明晰前提下,只要能最大限度节省社会成本,或最大限度节省社会交易费用,就可以实现最优制度结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G·H·Brundtland,《我们共同的未来》,1983)。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2002)在研究生态补偿除筹集资金外其他重要功能的同时,围绕补偿主体、补偿依据、补偿数量、补偿形式、补偿征收、补偿使用、补偿监管等生态补偿有关环节问题进行研究,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生态赔偿研究
我国生态补偿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生态效益补偿依据、补偿标准、补偿范围、补偿办法等方面,是一种生态赔偿研究。张诚谦提出从利用资源所得到的经济收益中提取一部分资金,以物质和能量的方式归还生态系统,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1987)。郑征提出对生态效益赋予价值并给予补偿,提倡从相关受益部门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补偿基金(1988),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上生态补偿的主要特点。另有学者呼吁对划为生态效益防护林的林地试行生态补偿(李慕唐,1987),资金由下游受益的单位(电站、工厂、交通、航运、矿场等)按受益多寡,承担投资义务,用以补偿防护林建设所需经费(钱震元),具有流域生态补偿的思路。
我国政府1992年发表《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在这一背景下,有些地方制定和出台了有关法规,并开展了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工作。生态补偿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很多学者针对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呼吁,针对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研究目的、意义以及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依据和标准、征收范围和对象、征收办法及征收后对物价等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陆新元,1994;马传栋,1995等)。研究的重点主要针对生态环境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研究领域主要针对矿区的生态补偿(张智玲,1997)和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尤其是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研究占有绝对比例(余新晓,1994;王永安,1995等)。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补偿内涵和范围界定、理论基础等理论探讨以及在森林和矿区等有限领域的实践探讨。
3.宏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陈根长(2002)从森林生态补偿的建立的背景、实施现状和实施对策方面研究了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吴晓青等(2002)在研究生态补偿除筹集资金外其他重要功能的同时,围绕补偿主体、补偿依据、补偿数量、补偿形式、补偿征收、补偿使用、补偿监管等生态补偿有关环节问题进行研究。孔凡斌等(2003)研究了森林生态价值补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