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20.0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20.0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

熊十力的哲学思想 引 言 一、生命体验 引 言 1、生平、著述、思想演进 2、思想渊源 3、历史地位 4、哲学著作及相关研究著作 1、生平、著述、思想演进 童蒙时期(1885——1902) 青年革命、思考社会人生问题时期(1903——1919) 1918年,《心书》 中年融佛入儒、自创理论体系时期(1920——1949) 1923年,《唯识学概论》 1932年,《新唯识论》文言文本 1944年,《新唯识论》语体文本 1947年,《十力语要》 1945年,《读经示要》 晚年思想变革时期(1950——1968) 1956年,《原儒》 1958年,《体用论》 1959年,《明心篇》 1961年,《乾坤衍》 一个有个性的人 2、思想渊源 佛教哲学 唯识宗 大乘空宗 ?儒家哲学 宋明道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王夫之哲学 孔子仁学 易学哲学 ?西方哲学 达尔文的进化论:宇宙论、人生观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本体论 康德的理性哲学:认识论 佛教唯识宗的理论框架,儒家心学的价值理想 3、历史地位 中国近代三大哲学思潮中传统派的主力 传统派: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 西化派:胡适、金岳霖 马克思主义派:李大钊、陈独秀、李达、艾思奇、毛泽东 ?开启了现代新儒学中的主流派 传统派中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互相批评 熊十力的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 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化过程中的开风气人物,思想博大精深 4、哲学著作及相关研究著作 原著: 《熊十力全集》,湖北教育出版社版 研究著作: 郭齐勇:《熊十力思想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张庆熊:《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丁为祥:《熊十力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张光成:《中国现代哲学的创生原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郭美华:《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巴蜀书社,2004年 一、生命体验 1、观空悟有的生命体验 2、生命体验的理论分疏 3、生命体验与哲学建构 1、观空悟有的生命体验 生命体验 对于人的存在的整体性、超越性的直接觉知,它不同于一般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考,而是一种人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下所达到的心理极限状态,是终极存在直接呈现于自身的极限状态。 观空:对于现实存在虚幻性的体悟 悟有:对于超越存在真实性的体悟 感直觉——感觉 非分别的与分别的 感直觉——纯粹感直觉(智的直觉) 气质之性的发用流行与天地之性的发用流行 《唯识学概论·境色章 》生命一词,在世俗似即综生活现象而言,其意义颇空泛,在吾书中则其义不止此,乃谓有超越躯壳而为生活之内因者,此可会吾说之全而观之也。 《心书》:年十三岁,登高而伤秋毫,(时喟然叹曰:此秋毫始为茂草,春夏时,吸收水土空气诸成分,而油然滋荣者也。未几零落为秋毫,刈那刈那,将秋毫且不可得,求其原质,亦复无有。三界诸有为相,皆可作如是观。)顿念万有皆幻。 《十力语要初续》附《困学记·陈白沙先生纪念》:余乍读此文,忽起无限兴奋,恍如身跃虚空,神游八极,其惊喜若狂,无可言拟。当时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血气一团宛然成藐小之物,而此心此理则周遍乎一切物之中,无定在而无所不在,是夐然绝待也。 《体用论》:余生而有人世之悲。年未弱冠,初读《易传》,甫触天道“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之文,忽尔引生无限灵感,兜上心头。后闻佛法,于大空之学,投契最深,非无故也。然余终以圣人“裁成天地,辅相万物”,与“位天地,育万物”之洪论,为贞常至理,人道极则。 《读经示要》:吾少时不解《大学》明德,阅康成注,只训释文句而已。觉其空泛无着落,阅朱注,以虚灵不昧言,始知反诸自心。及读阳明咏良知诗,即前所引者,则又大诧异。怀疑万端,苦思累年不得解。偶阅《列子》忽尔触悟,天地万物本吾一体,须向天地万物同体处,即万化大源处,认识本心。 《十力语要初续·新论平章儒佛诸大问题之申述》:弱冠时,一日登高,……壬子,在武昌,一日正午,坐人力车过大街,天无片云,白日朗然,车中无思无念,忽尔眼见街道石板如幻如化,形象与原见之石亦不异,但石体不实,犹如幻化。拟之浮云尚不可,浮云犹实在极矣!见房屋如此,见一切人坐者立者皆如此,见人说话口动亦如此,仰视天、俯视地,一切如幻如化。平常视天,即所谓苍然大圜气界,并无不实在感,此时顿觉大圜气界如幻如化、毫不实在。视车及车夫,皆如幻如化。但视自身犹如故,无幻化感。吾视商店两人对话时,口动,面带笑容,皆幻化人也。忽起念云,哀哉!人生乃如是耶?怆然欲泣,即视觉一切复其旧。匀后思此境,不可再得,迄今就衰,终不再现。当时曾告友人李四光仲揆,彼大笑云:我知此意。并云彼在日本东京市上,见群众扰攘状,亦起一种异感,觉尘世可悲。余曰:此与吾之感,恐不必同也。又曾告蔡孑老,孑老曰:此幻觉耳。语一老僧,曰:此夙生定境发现耳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