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魔法”与“圣人”情结——学习心理咨询和心灵成长过程中两个现象.doc

“魔法”与“圣人”情结——学习心理咨询和心灵成长过程中两个现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魔法”与“圣人”情结——学习心理咨询和心灵成长过程中两个现象

“魔法”与“圣人”情结——学习心理咨询和心灵成长过程中两个现象 成都 张军 学习心理学和追求心灵成长的群体也许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中的一些现象发人深省。在我个人的成长、心理学的学习的经历和自我体验以及我的临床经验中,看到许多类似的人和对应的现象。其中有两个现象让我印象深刻,我把它们取名为“魔法”与“圣人”情结。魔法者沉溺于魔法,圣人者以圣人自居,前者想用魔法征服世界,后者以追求成为圣人逃避现实与生活。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偏离真实自我,偏离生命的本原。 ??????“魔法”情结 ??????魔法情结指的是一个群体中常见的现象,热衷于寻求一种神奇的法术。刚进入心理咨询行业不久的人,比较容易进入到魔法情结。 ??????那些对脆弱的自我要进行防御的朋友,希望快速地找到一个强大的法宝,缓解自己对弱小的焦虑(他们并不接纳自己的这一面),于是会打造一个夸大的自我。学习魔法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因为那不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的努力(包括学习和临床),又可以满足夸大自我的需要。他们会幻想,也许一下子就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同时又学习了一门魔法。另一方面是受到快餐文化的影响,但她们却不知道快餐文化不适应于心灵的领域。 ??????当然也有部分的人是进入心理领域蛮久了,但一直未回到自我,总是攀缘,是要在外面要去找什么的人。其实她们是对自己一直不确信,心理学不在自己这里,在老师那里(虽然他们口头上讲佛在自己心中,但她们的行为表现是佛在老师那里)!,一碰到老师,总是一个对理想化父亲的移情,如此不断的强迫性重复,让人惊叹!当听到你在应用一种心理技术,他们第一句话是:你在哪里学的?似乎只有在别人那里才有心理学,而自己是无法创造出自己的心理学的。心理学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我不是反对心理学的学习,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在干什么,你的落脚点在哪里。 ??????对于“魔法”情结者,他们对踏实的咨询工作不感兴趣。但当他们真正进入到长期的临床工作后,他们可能会感到厌烦而想放弃这样的工作。当然这样的工作体验也可能会让他们领悟,会放弃对魔法的推崇,有更多的科学精神! ??????他们游走于那些神奇工作坊,对伴随巨大情绪能量的工作坊场景有浓厚的兴趣,并想方设法记录下来,但她们并不知道这些诱发巨大情绪能量的技术可能给当事人带来的伤害—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导致自我(ego)的过度膨胀,以及随后要进入的抑郁状态。他们心里会认为当自己掌握了这些如何诱发巨大情绪能量的技术,就会让别人刮目相看,我是多么的厉害。接下来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所谓的精神导师,暗自盼望着有丰厚的收入和显赫的名声,成为此领域的成功人士。他们对心理学的流派了解不多,对邪教的特点也一无所知,也静不下心来去研究这些。更多地是通过别人介绍或感召到那些神奇工作坊。 ??????他们喜欢那些有着神秘味道的课程,对那些类似算命先生的老师,极度崇拜,常常热衷于议论某某老师说的准。在这后面暗含的是他们对自己命运的不确定性的恐惧,缺乏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他们对那些有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治疗师的课程不感兴趣,常常对那些偏离心理学又和心理学有些关系的流派有兴趣。也对那些经过几年的学习,然后通过包装和演练出来的老师的神奇工作坊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对老师是如何包装出来的,一无所知,当然这样的老师也不会告诉他们包装的事情。这些老师是主流文化的产物,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忽悠的年代。 ??????他们后面的心理机制是:全能感和无所不能,幻想与理想化、夸大的自我、自我(ego)膨胀。 ??????有魔法情结的人,很难进入到真正的自我分析,即使有自我分析,也大多是展示性的。他们难以自我成长,因为她们学习魔法是用来对付他人的。即使她们去体验魔法,但魔法本身只能给她们带来短暂的兴奋(所以要不断地寻求魔法),并进入着魔的状态,反而是偏离真实的自我,阻碍自我的成长。这让我想起了电影《千与千寻》中的白龙对魔法疯狂的追寻,结果是反而受到魔法的伤害,最后是通过千寻的真诚和爱以及对自我的觉知(知道了自己的名字—象征着知道我是谁)让自己活过来并放弃了对魔法的追求。 ??????有魔法情结的人,却不知道人类最伟大的“魔法” 就是爱。也许他们是因为缺乏爱或者是对爱的绝望,所以才去追寻魔法。 ??????“圣人”情结 ??????以“圣人”自居,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们似乎是很有精神追求的人。常常从自修习佛法的朋友那里看到此情结。那就是所谓修偏了的朋友,他们似乎都有相似的特点,那就是苛刻、严厉的超我,受虐的倾向。他们的生命力是受到压制的,还嫌自己压制得不够,似乎是一群跟自己过不去的人。而且她们精于此道,压制了自己的生命力却能讲出非常精妙的道理,其中有些的道理是让别人无言以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