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利用美术因素理解古诗的意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美术因素理解古诗的意境

利用美术因素理解古诗的意境 【摘要】诗歌是通过规律、音韵、字数来表现内容,反映社会生活,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是诗人的当时内心的喜怒哀乐的凝结和集中。丰富、大胆的想象是诗的灵魂。没有想象,诗歌的语言将是干涸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是美术作品和诗歌所共有的。美术作品和诗歌的意境也相同:所谓意境即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记录。由此可见。意境就是情与景的交融,情中景,景中情,艺术家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物,托物抒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诗人在诗中想要表达感情凭借的就是意景,而意景之间的联系就构成了画面,而只有理解了意景和画面所代表的感情才能更好的理解诗人的情感。 关键词:形象思维 创造性想象 形式 内容 意境 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家既定的精神劳动成果,其形式和内容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艺术家对现实经过进行审美认识之后再创作的结果,即对现实生活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成,这一点与古诗的创作过程是一样的。 美术作品形式是内容外在表现的存在方式,即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美术作品的形式主要是通过明暗、色彩、线条、形体等艺术语言符合规律,有目的性地组合,而诗歌是通过规律、音韵、字数来表现内容,反映社会生活,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是诗人的当时内心的喜怒哀乐的凝结和集中。丰富、大胆的想象是诗的灵魂。没有想象,诗歌的语言将是干涸的。 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是美术作品和诗歌所共有的。 形象思维的形象性,无论是古诗还是美术作品,他们的形象性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虽然他们表达的语言的形式不一样,但思维方式是一样的。表现的内容部一样,但情感性总是一样的。 创造想象是文艺创作的翅膀。在美术创作中和诗歌创作中都离不开创造的想象。我国六朝时期南梁文艺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就曾说道“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刘勰所说的神思,就是想象力。所谓想象,就是再现记忆中的印象或是对印象加以扩大或组合。南宋山水回家王微在其《叙画》也说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等。他所论述的都是创作时的想象活动。 美术作品和诗歌的意境也相同:所谓意境即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 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记录。由此可见。意境就是情与景的交融,情中景,景中情,艺术家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物,托物抒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诗歌的音韵美与绘画的笔墨美只是技巧的差别,形式的不同。 诗歌表现的物象不是直观的生活之境,但是表达的感情又是相对直观的。这一点与绘画恰好相殊异。绘画所展现的内容可能是一目了然的可以看到画面的内容,然而对于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说,却需要进行揣度、推理,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意境,是我国诗词与绘画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表现为“情景相生”而无我之境则是“物我相冥”。情景相生主要表现为情以我在,以情着物,物我相冥主要表现为物因我宜,异体相通。在绘画与诗歌中,王维并臻同一高度,是为情景相生的有我之境,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论“无我之境”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证。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但是画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也同时诗人和画家的理想人生境界。 以作为同样常入画家笔下的题材的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诗文:“枯藤老树昏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