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多种通信方式研究报告11文章.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长期处于用电负荷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导致配电网络结构快速变化的状态,加上电力工业过去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发、轻供、不管用”的主观倾向,导致目前配电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差、网架结构薄弱的配电网现状。经济的发展对配电网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自动化也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配电网自动化试点工程的逐步实施,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系统可靠性、功能实用性、技术稳定性的思考更深入、更加实际了。配网自动化逐步发展成为供电企业实用化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生产手段。 配电系统属于电力接入网络,其作用是分配电能,通常由110kV以下电压的线路和设备构成。配电网可按照电压等级分为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10KV)和低压配电网(380/220V),配网自动化特指 10kV及以下的中压配电网自动化。配网自动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整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包含了四个主要环节:供电网络、远动系统、通信系统、主站网络。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构成: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大致可分为三个子系统: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网自动化子站系统;配网自动化终端。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实现高度可靠的配网自动化系统要遵循原则:具有可靠的电源点,具有可靠的配电网网架(规划、布局、线路),具有可靠的设备(一次智能化开关、二次户外 FTU、TTU等),具有可靠的通信系统(通信介质、设备),具有可靠的主站、子站系统(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 配电网覆盖面积广,技术和实施手段多样化,设备所处环境也非常复杂,系统建设周期长且难度极大,如何选择合适的通信技术将成为配电自动化改造的关键。 1.2 国内外配电网通信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外配电网通信现状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配电自动化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在日本、北美和欧洲已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相比较而言,日本、美国自动化系统的覆盖面积广,欧洲相对少。 日本配电网以架空线路为主,架空线路易受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外力撞杆、断线等人为因素影响,为了保证高供电可靠性要求,研发了各种就地控制方式和配电线路柱上开关的远方监视和控制装置,构成网格式配电网络,实现故障后按时限自动顺序送电。通信方式最早以双绞线、音频电缆为主,少量的电力线载波方式;随着光缆成本的降低,最近几年光纤应用在增多。 美国的配电网与日本基本相同,架空线路为多。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方式主要采用无线通信,特别是扩频通信技术,由于可靠性高、保密性好,不需要许可证,在各个电力公司得到广泛应用。只有无线通信质量得不到保证时,因地制宜的采用光纤或专线电话通信。 欧洲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率远不及日本和美国,原因是欧洲配电网以电缆线路为主。由于电缆线路基本不受上述架空线路中环境、气候、可靠性等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即使没有自动化手段的支持,也能获得高供电可靠性,但是电缆线路的造价要远高于架空线路。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得到了较多应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英国EME电力公司、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法国电力公司(EDF)、荷兰(EDON)、爱尔兰(EsB)、德国(vEM)以及比利时、西班牙、丹麦、芬兰等国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主要的通信方式是无线公网、无线电台、电话线及载波通信从国外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的通信方式看,尚没有一种通信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配电系统自动化所有层次的需要。在一个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常由多种通信技术组合成综合的通信系统各个层次按实际需求采用合适的通信方式 1.2.3 国内配电网通信现状 在配网方面,国家电网公司6~35kV配电网线路共计16.06万条,总长164.8万公里,为实现自动抄表、配网管理、用户双向通信等功能,公司范围内的13个网省在部分地市开展了相关系统建设,配网通信系统的建设综合利用电力线通信(PLC)、GPRS、CDMA、23OMhz无线电专网等多种方式,形式多样,但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功能规范,各地的发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的电力通信专网已颇具规模,MSTP/SDH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建设了覆盖到各级变电站的光纤骨干网。据统计,光纤覆盖了95%以上的110/IOkV变电站和75%以上的35/10kV变电站,并且具备向下延伸的能力。35kV及以上的中高压配电网采用电力专用光纤网络,通信问题基本解决。而10kV及以下的中低压配电网通信尚待解决,也是制约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关键和难点。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和大用户远程抄表系统中采用23OMHz无线专用通道和GPRS/CDMA公网通信技术;配电自动化系统使用光(Modem),少量使用光纤通信方式(x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和23OMHz专用无线通信方式;低压抄表通信方式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