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交错纵横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礼堂中,不断碰撞出知识生命的火花,而教师则要在营造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知识生命的潜能。这样就会在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产生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引出问题,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反思行为。使我们的地理课堂不再是一个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计划课堂,而是一个动态的、成长的、变化的、有生命的完整历程;不再是教师展示演讲能力的舞台,而是学生张扬自我个性,展示自我风采,释放生命能量,闪耀智慧光芒的一片纯净天空。
“教育的过程像生活的过程一样,必须致力于指导和激发,而不是强加一种预订和没有意义的模式。”课堂的活力就来源于课堂中“因师、因生、因文本、因时、因地制宜”,在合作中百花齐放,充分挖掘文本潜在资源和充分释放学生的内在能量。因而在这个动态的教学课堂中,各种知识教育也不是单一、预设的地理课本知识,而是允许各种有利资源的有机渗透的教学。
一、立足文本资源,开拓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应该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重组教材,或筛减、添加、更改,使之为学生所用,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相关知识,从而拓宽视野,更好地理解教材。例如在讲鲁教版第二册“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课本内外有关二战前后人口迁移路线和特点的知识并加以对比,学生积极响应。
成果见表1:
人口迁移 15~19世纪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迁移路线 ①欧洲(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美洲
②由非洲(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
③由中国、日本、印度等(帝国主义开矿、招工)→东南亚 ①发展中国家→北美
②外籍工人→西亚
③南欧→西欧
④外籍工人的分布:北美、西欧、南美、南非等 人口迁移特点 ①大陆→新大陆
②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 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人口迁移原因 ①地理大发现
②新航路的开辟
③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政治原因
②经济
③新兴城市的出现和旅游业的发展 在完成表格之后,学生们又回过头来,针对P8“活动”中有关“你能说出有哪些因素支配着人口迁移和流动吗?”的运用问题,还提出了如下建议:
“支配着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历史因素等。其中,在人类社会早期,自然因素起着决定性因素;工业社会在和平时期,经济因素显得更为重要;在动荡的历史时期,政治因素显得更加重要;现代社会则有更多因素影响着人口迁移。例如政策变化、战争、追求更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大型工程建设、环境变迁等等。
这样的做法看似简单,但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拓宽了视野,而且开拓了思维,为地理任务性教学打好了基础。
二、巧用生成资源,捕捉智慧亮点。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调整,找出适合课文教学的最佳轨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并且善于引导,巧于点拨,长于调控,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讨论。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中,地球的运动及其意义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克服这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善用逆向思维,对黄赤交角作出种种假设、探究,可以打开学生的心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正确理解黄赤交角,同时可以较为深刻的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地理知识。
下面具体说明:
一探黄赤交角:正确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一)探究方法:
把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组学生提供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个。一次性给出三个命题和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合作交流。期间老师巡视,参与其中一组的交流讨论,以便于掌握学生思维的过程和存在的错误。
(1)假设黄赤交角为0°:学生用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出地图,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沿着赤道移动,其余各地没有直射机会。
(2)假设黄赤交角为45°:学生演示推理,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45°之间移动,全球有一半纬度的地方有直射机会。
(3)假设黄赤交角为90°:学生让地球仪躺着运动,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极之间移动,全球各地均有直射机会。
(二)错误类型:
(1)有些学生认为直射点固定在某一点上,忘记了直射点会随地球自转而移动。应该是演示时只让地球公转了。
(2)令人大吃一惊的是有学生以为直射点处有阳光照射,其余地方则没有阳光照射,气温太低。也许是用电筒的缘故吧。
(三)探究效果:
三种假设探究完毕以后,学生可以自然的得出结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是由于存在黄赤交角,而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南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教导主任培训课件.pptx VIP
- 中国个人电子邮箱用户行为.PDF VIP
- 《红楼梦》前20回练习题公开课.doc VIP
- 外教社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修订版):综合教程(第3版) 第3册 PPT课件unit12.pptx
- 2024年山东省电力交易员竞赛选拔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docx
-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6版)课后题答案.docx
- arcgis属性表操作(中高级).ppt
- Arcgis属性表操作讲解.pptx VIP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培训ppt课件2016第二篇管理知识篇.ppt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 精选阅读)(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