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本里的外貌描写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本里的外貌描写赏析

课本里的外貌描写赏析(小学篇) 2010-03-08 18:42龙江中心小学 吴红娟[博客]2403 字, 阅读 671, 评论 1 本文收录在601045: 校内交流604259: 校内交流9269: 论文案例(1013) 中小学生作文有个通病,就是写人物描写外貌大众化,千篇一律,面面俱到,不能反映人物个性,更谈不上突出文章主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不善于观察,抓不住特点外,还由于学生没有弄明白外貌描写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思想品质,以及文章主题的作用。他们在作文中描写外貌是“例行公事”。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个毛病呢?关键是让学生明确外貌描写的意义。要让学生明确外貌描写的意义,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到课本里去体味。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精彩的外貌描写,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味外貌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例如,小学课文(人教版)《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作者没有写父亲平常时的容貌,而特意写了:“在法庭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头发蓬乱,说明受过敌人的拷打和折磨。“平静”,说明李大钊同志面对敌人的酷刑,面对眼前的提审,面对即将来临的为国捐躯,内心平静,无所畏惧,无怨无悔。“慈祥”则是长者心中充满爱,在面部表情上的表现,这里可见李大钊同志对人民深沉而伟大的爱。   以此可见,外貌描写不是给人物画像,而是要表现人物个性和品质,为文章中心服务。   又如,《少年闰土》一课中,作者这样写闰土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里,作者只写了“紫色的圆脸”,就足以说明闰土是农村孩子,经常参加户外劳动,脸被晒黑了;说明他勤快,长得结实;说明海边拾贝、瓜地刺猹等事例真实可信。一个“紫色”,一个“圆”字,再平常不过的词,就表达了这么丰富的内容,可见外貌描写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特点。   《金色的鱼钩》一文开头写老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我教这课,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以便学生领会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快40岁,说明还不到40岁,不到40岁,背却有点驼,脸上却布满皱纹,两鬓却斑白了,这不是未老先衰了吗?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切又说明什么?”这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我让学生从课文故事中找答案,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完课文。然后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是红军过草地生活太艰苦了,有的说老班长要负责照顾三个病号,太辛苦了……通过讨论和对课文的深刻把握,学生便知道,这位老班长为了照顾好三个病号,日夜操劳,鱼汤让给病号,自己吃草根,啃鱼骨,所以衰老得这么快。透过老班长的满脸皱纹和斑斑白发,我们便可窥见老班长那颗忠于党的红心。这样的外貌描写反映了人物高尚的品质,突出了文章中心。   《挑山工》一文有三处外貌描写:   “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他浓眉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作者通过这三处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位个子矮,皮肤黑,浓眉皓齿,身强力壮的山民形象,很有特色。而这些特点,正与这位山民长期挑货上山,这种艰苦的体力劳动有关。文中两次写到山民的“红背心”,这与文章结尾处“画”了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互相呼应。   《理想的风筝》一文描写了这样一位老师: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着。”   在这里,作者通过“慈祥的眼睛”、“花白的短发”、“强壮的右腿”以及缺失的左腿,塑造了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腿残身不残,心不残、志不残的可敬形象。尤其是作者特意写了“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为后文写刘老师奔走、跳跃、旋转等腿部活动作铺垫。可以说,刘老师右腿的“强壮”,与他的不甘示弱的各种活动互为因果。   《小音乐家扬科》中有这样一段话:“他长得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段话:“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这些句子反映扬科和小女孩本来是美丽可爱的孩子。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个命运悲惨的孩子写成美丽可爱的呢?目的在于激发读者的同情。人们对于美好事物遭到摧残往往会格外惋惜。   童话《幸福是什么》中写了一位神奇美丽的智慧姑娘。她“金黄色的头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一个白色的花环。”而且,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