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差错取向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差错取向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

差错取向、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 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李 敏1杜佳婧 (1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澳门科技大学 学院 澳门 999078 ) 1 引言 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要素,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被视为企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和必要手段。企业任何创新活动与过程都离不开员工作为行为载体,创新活动最终要落实到员工的各种工作行为之上。差错在组织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增加(Frese,Zapf,1994)工作差错是产生工作压力、产品或者服务质量问题以及事故的重要根源,因此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一个组织的员工都会遇到差错(Stern,Katz-Navon,Naveh,2008),因此差错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完全杜绝差错是不可能的(Frese,Zapf,1991) 当前差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差错取向、差错管理文化、差错管理氛围以及差错管理培训四个方面。现有研究表明,差错管理文化对员工的一些行为表现有影响,例如影响员工报告差错的意愿Gold,Gronewold,Salterio2014)[05],个体探索和试验创新的主动性Edmondson,1999;Frese等,2001)[06-07]等;差错管理氛围可以影响个体的差错取向Gronewold,Donle个体生理和心理Cigularova,Chenb,Rosecrance以及一系列行为表现,尤其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李忆,马莉陈文沛差错在培训中的积极作用被认可,差错管理指导对差错管理培训取得高绩效是至关重要的Heimbeck,Frese,Sonnentag而差错的有效性最终取决于差错认知的Cullen,Muros,Rasch2013)[13]。 Arenas,Tabernero,Briones,2006)[14],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是怎样的? 在创新行为的不同阶段,无论是想法的产生还是想法的执行阶段都无法避免差错产生和差错学习的过程,创新行为的发生也是出现差错不断调整和从差错中学习的过程。个体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差异对员工创新行为蒋林锋2008;于子涵,褚福磊2012;姚艳红,韩树强2013)、个体认知方式(罗瑾琏,王亚斌,钟竞2010;孙健敏等2011)、个体学习倾向(Janssen,Van Yperen2004;王莉红等2011;陶咏梅璐琳等2007;张文勤等王艳子,罗瑾琏2011甄美荣等2012;何晓聪差错取向作为个体的一种性格特征,稳定Fetterman,Robinson,2011)[15]。因此,差错取向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个体对差错的认知方式,更包涵个体对差错的学习倾向和目标取向。因此,差错取向也是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差错取向必然会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负向以及曲线三种不同的影响模式。差错往往会给员工带来压力(Ivancic,Hesketh1995,1996;Nordstrom,Wendland,Williams,1998)Coram,Woodliff,2004)[18]和消失。因此,差错取向和挑战性—阻碍性压力源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可能是非常复杂的。 本研究从个体差错的视角回答如何促进员工创新行为的问题,为调节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对差错、对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拓展。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Edmondson(1999)指出,如果员工知道组织对自己的差错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就会有较强的创新能力。Arenas,Tabernero等(2006)通过研究不确定情况下的目标取向、差错取向自我效能感表现。随机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但只有参与者收到家具行业工作不安全感的信息。试验包括对自我效能的判断和情绪状态进行连续的自我评估。结果表明,在初始阶段,不确定性的设置对自我监管机制和表现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同时情感状态和积极的差错取向以保证更好的长期绩效[]。 尹润锋(2011)探讨绩效考核目标取向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展取向的绩效考核员工创新行为通过差错学习中介作用实现评价取向的绩效考核员工创新行为[]。尹润锋(2012)发现领导风格取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介作用[]。 王重鸣,郭维维等(2008)采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检验中国样本和德国样本的跨文化测量等同性,研究在中国样本中,创业企业差错气氛在创业者差错取向的绩效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而在德国样本中正相反[]。洪自强,王重鸣(2000)通过问卷分析,结果发现差错是一种目标导向的行为差错取向差错处理、差错掩盖差错压力和差错预计四个因素,管理层次和文化程度的影响[]。 高晶(2013)探讨了中国情境下差错取向、团队性绩效考核与个体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正向的差错取向对个体创新行为有显著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