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概要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李白)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杜甫)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 包括: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 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王阳明 心学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和孔子(儒家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致良知 王阳明 知行合一 强调要知,更要行,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 他认为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 其要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王阳明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之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王阳明倡导以“吾心”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其直接产生的积极意义便是崇尚个人意识、独立思考和个性解放。 (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D 消极——有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考点】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B项在西汉末年,C项是唐朝与时间限制“唐宋”不符,D 项“写实”与题干“故事本身是虚构”矛盾。材料“虎溪三笑”反映的是儒、道、佛的融合,唐 宋诗歌、绘画作品说明“三教合一”趋势,故选择A项。 【答案】A (2012年海南卷历史,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答案】A (2012年海南卷历史,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答案】D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作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扇枕温衾 恣蚊饱血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