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八章 维新教育.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维新教育

第八章 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二、维新教育思想 三、维新教育实践 四、“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一、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有: 冯桂芬(1809——1874)林则徐的门生,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第,榜眼。 王韬(1827——1899)曾游历英、法,精通西方科学。辗转洋枪队、太平军之间,太平军败,逃亡香港,后游历英、法、俄等国。 马建忠(1845——1900)留欧学生。 郑观应(1842——1920)晚清教育家、思想家,在英商宝顺洋行和太古轮船公司当过办事员。1882年以后任过拓商局董事,粤汉铁路总办,汉冶萍轧铁厂,通商银行、红十字会等企业负责人。代表作《盛世危言》。 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一、 全面学习西学 二、改革科举制度 三、建立近代学制 四、倡导女子教育 二、维新教育思想: 1、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革科举制度 2、兴学校,倡导设立完整的学校系统,重 视师范教育、女子教育 3、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 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革科举制度 康有为:“今日之患,在民智不开,故士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 严复:八股取士三大害处,“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 兴学校,倡导设立完整的学校系统 梁启超:“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康有为《大同书》的学校体系: 人本院-育婴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 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 严复:“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 梁启超:“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 康有为:“定宪法以出政治,明格致以兴艺学。” 为什么维新变法要从改革教育入手 1、政治上:布衣改制—进入官僚集团—科举是其最大的障碍 2、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科举不改,积重如故,孰肯舍其荣而从贱哉? 3、思想上:康梁为启蒙思想家,科举是他们宣传维新的最大障碍。 4、舶来的借鉴:俄国彼得大帝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三、维新教育实践 一、兴办学堂   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著名的有:   万木草堂    湖南时务学堂   第二类学堂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著名者如: 北洋西学堂与南洋公学    经正女学: 二、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1895年11-12月间,成立北京强学会和上海强学会,又在上海创办《强学报》 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的《国闻报》 四、“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1、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 2、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 3、筹备高等、中等、初等各级学堂和各种专门学堂。 4、派人出国留学。 5、建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编译外国教科书及其他书籍。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维新的唯一幸存的成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创立,最初是1896年李端棼在《请推广学校折》中提议创办。1898年康有为再次提议建立京师大学堂。 1898年6月15日光绪上谕建立京师大学堂,谕令军机大臣与总理衙门议奏大学章程,后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1898年11月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其课程改设为:诗、书、易、礼、四堂、春秋二堂。大学堂仍为科举的预备学校,与旧式书院无有区别。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校舍被毁,京师大学堂停办。 京师大学堂 1902年京师大学堂复校,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设立二科: 预备科:政科(政治、文学、商务的预科) 艺科(农业、格致工艺、医术的预科) 速成科:仕学馆(招已入仕途中人) 师范馆(北师大前身,招考举贡、监生) 1902年京师大学堂复校,张百熙为管学大臣。 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1903年称译学馆) 1903年以后增加了医学馆、进士馆,并发展为分科大学。 1903年以后进士馆和仕学馆合并为政法学堂。 1912 年5 月改为北京大学。 (1908年师范馆改为京师优级学堂,1912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52年与辅仁合并为北师大。) 评价维新教育活动在近代教育史的作用 1、康有为、梁启超等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上确实做出重大的贡献,起了“陈其利害,广其见识,发其深思,开其风气”的启蒙作用,对当时思想界、教育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