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2章 课堂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课堂管理

第12章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涉及组织课堂活动和教学、创设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制定规则、预防和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等等。 课堂生态特征 多维性(multidimensional) 同时性(simultaneity) 即时性 (immediacy) 不可预测性(unpredictable) 公共性(public) 历史性(histories) 课堂管理的目标 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 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 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课堂的物理环境 物理环境由教室的自然环境、课堂活动设施、课堂空间安排三个组成部分组成 。 课堂空间安排的原则 空间安排与学习活动一致 可视性 易接近性 保持最小的干扰 维持最大的活动区 教室中的活动区 课堂的社会环境 人际互动 师生互动 同伴互动 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类型 课堂管理过程 依伏特逊等人(Evertson Emmer,1982)提出,形成一个有效的课堂管理系统要经历三个时期: 设计(学年开始之前); 建立(学年开始几周) 维持和完善(学年之中) 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 确定所期望的学生行为 将期望转化成程序和规则 确定后果 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 开学第一天或第一次班会专门用一些时间讨论规则。 和完成其他学习任务一样,系统地教授课堂程序和规则。 教学生所需的程序,帮助他们处理具体的课堂常规。 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使学生在开学的头几天获得高度的成功感。 至少在开始几天,使用那些只需要全班注意或只需要简单程序的活动。 不要认为学生经过一次尝试后就知道如何执行某一程序,换句话说,对某些事只作一次解释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理解你想让他们做什么。 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 鼓励投入学习 防止不良行为 处理纪律问题 注意课的组织 所教的课具有参与性 保持教学的流畅性 上课时维持团体的注意焦点 课堂自习时维持团体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 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 鼓励投入学习 预防不良行为 处理纪律问题 明察秋毫 一心多用 整体关注 变换管理 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 鼓励投入学习 预防不良行为 处理纪律问题 非言语线索 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 表扬其他作出良好行为的学生 言语提示 使用幽默 运用后果 言语提示应尽量使用积极的言语 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行为矫正 不良行为的原因 教师的注意 同伴的注意 逃避不愉快的状态或活动 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 就是系统地应用先前事件和后果来改变和调节行为。 行为矫正原则 识别目标行为和强化 设立基点行为 选择强化物和强化的标准 如有必要,选择惩罚及其标准 观察行为并与基点做比较 减少强化频率 品德心理 道德认知的发展和培养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研究方法:在研究儿童的道德推理上,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下面为皮亚杰的对偶故事范例。 对偶故事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了托盘,结果15只杯子都撞碎了。 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倒了一只杯子,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问题:①这些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②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些?为什么?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论 二十世纪60年代,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开创了道德两难(moral dilemmas)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问题。他采用这种方法测试了十来个不同国家六、七岁至二十一岁的被试,发现尽管种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但道德判断能力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 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 欧洲有一个妇女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诊断后认为,只有一种药物能救她的命,这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新药---镭。该药成本较贵(400美元),而药剂师的索价是成本的10倍(4000美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多方求援,只凑到药费的一半(2000美元)。海因茨把实情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把药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账,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竟铤而走险,于晚上夜深人静时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店的店门,为妻子偷走了药物。 向儿童提出的问题有:①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②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