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编《汉英词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docVIP

2016新编《汉英词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新编《汉英词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doc

《汉英词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界之有汉外词典,当从400年前计起。16世纪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等耶稣会士抵华,为方便新来教士学习汉语,遂着手编写一部汉语―拉丁语词典(Dictionarium Sinico-Latinum)。这部按音序排列的汉拉词典完稿于1598年,是迄今已知的第一本西洋汉外词典,只可 惜一直未能出版,其手稿据信仍藏于罗马耶稣会档案馆。以后又有汉意、汉葡、汉西、汉法等各类词典手稿或写本,大都出自传教士之手。17、18两个世纪,西士为学习汉语编纂的汉外词典、字词手册、注音字表之类多如牛毛,而有幸刊印成书的只占极少数。中国学者最熟悉的大概是《西儒耳目资》(1626年刊刻于杭州)。初看起来,这也是一本供西士学汉语用的字表,但它使用的拉丁拼读法却是首度公之于世的汉字注音系统,堪称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嚆矢。除了在注音方面有功于中国语言文字,早期汉外词典还在中西物名的移译、概念的诠释、惯用法的描述,乃至对汉语结构特性的认识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汉英词典的编写开始得晚,因为英美人来华晚。但因为有前人的汉外词典可资参考,有更多的中国学人参与,汉英词典的编纂出版似乎更为顺利。第一本正式印行的汉英词典,是英国人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主编的《五车韵府》(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19年出版于澳门。这之后,到20世纪中叶,在华英美学者陆续编出多部汉英词典,举其收词众、体例严、影响大者如: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主编的《汉英韵府》(A Syllab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74);翟理斯(HerbertA.Giles,1845-1935)主编的《华英字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892);马修士(R.H.Mathews,1841-918)主编的《汉英字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1931)。这三部汉英词典都梓行于中西通商的最大口岸―――上海。   早期汉外词典的对象基本上是外国人,汉英词典也部分沿承了这一传统。譬如翟理斯在《华英字典》扉页的题记中写道,“学汉语是一场苦役”,他希望这本词典能够帮助“驻华领事馆同事以及其他汉语学习者”减轻负担(当时他的主要身份是剑桥大学中文教授,但还兼任“大英帝国驻宁波领事”一职)。不过,最早的汉英词典也已显露出另一种考量,那就是为中国人学英文服务。从《五车韵府》封面上的一句话,可以窥知国人对此书的兴趣:“博雅好古之儒所据以为考究,斯亦善读书者之一大助。”一个甲子后,上海点石斋重印《五车韵府》(1879),序言称:“盖自中国创设各关口,与泰西各国通商以来,不下数十年,而其间人材蔚起,研究西学者指不胜屈。但研究西学,如不展阅两文字典,则学问不得其精,文理亦不得其当。”由此可见,为国人掌握英文、研探西学铺设便捷之径,也是早期推广汉英词典的附带目的。现在我们编汉英词典,对象的主次已经换了位,首先是服务于我国的“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和学习英语的读者”,其次也希望“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成为我们的用户(见本词典1995年版《前言》)。   汉英词典的编纂出版史是与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同步的,进入20世纪同样如此。1978年,文革甫毕,中国大陆便出现了国人自纂的首部汉英词典,即本词典的第一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改革开放三十年,北外的这本《汉英词典》也恰好走过了三十年,这不是巧合,这是汉英词典出版史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呼应。虽说问世于1978年,《汉英词典》的编纂工作在运动正盛的1971年就已起步。那是何等艰辛的年代,编纂者却凭仗学人的一份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克服社会环境、资料条件等种种限制,及时完成了一项庞大的工程。在国人的汉英词典编纂史上,这第一步极为重要,以后无论哪本汉英词典,无论续编、新编、另编,或多或少都受惠于1978年的第一本。当然,一个时代总会有自己的问题。1978年版终究带有十年动荡的遗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迅猛推进,汉语词汇快速更新,因此不久就有再版的必要,并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于1995年推出了《汉英词典》修订版。同时,其他汉英词典也陆续面世,如吴光华《汉英大辞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德范克《汉英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吴景荣、程镇球《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以及惠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外研社,2005)。这些作品当中,有的以词类标注细腻而系统出众,有的以科技词目丰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