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编杜翔:《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docVIP

2016新编杜翔:《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新编杜翔:《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doc

第七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讨论会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成语释义提示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杜?翔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捶胸顿足】用拳头打胸部,用脚跺地。形容非常焦急、懊丧或极度悲痛的样子。 【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前仰后合】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也说前俯后合、前俯后仰。 【枪林弹雨】枪支如林,子弹如雨。形容激战的战场:他是个老战士,在~中多次立功。 需要指出的是,“形容”后面的释文既有形容词性的,也有名词性和动词性的,而且往往能够互换。如“捶胸顿足”的释义去掉“的样子”,“枪林弹雨”的释义改为“形容战斗惨烈”,就成为形容词性的了;“前仰后合”的释义加上“的样子”,“热火朝天”的释义改为“形容热烈高涨的场面、情绪或气氛”,就成为名词性的了。总之,用“形容”来提示释义,语义重点是描述事物,在形式上不必一定要求用形容词性的释文。 那么,“形容”和“比喻”究竟有什么异同呢? 我们知道,“比喻”是用在两个范畴之间的,为了区别于“比喻”,我们假定“形容”限用于同一个范畴内。《现汉》有22个条目在同一义项下既用了“比喻”,也用了“形容”,这给我们提供了仔细辨别两者差异的实例。经过查检,其中符合上述假定的有19条:鼻青脸肿、寸步难行、翻江倒海、风刀霜剑、海阔天空、柳暗花明、落花流水、目迷五色、凄风苦雨、入木三分、深藏若虚、石破天惊、数米而炊、万紫千红、欣欣向荣、一波三折、莺歌燕舞、众口铄金、捉襟见肘。如: 【鼻青脸肿】鼻子青了,脸也肿了,形容面部被碰伤或打伤的样子。也比喻遭到严重打击、挫折的狼狈相。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也说倒海翻江。 【风刀霜剑】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肌肤,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数米而炊】比喻做用不着做的琐细小事(见于《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后来也形容人吝啬或生活困窘。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采或事业繁荣兴旺。 【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 另外还有3个条目,“形容”提示的成语含义跟字面义不属于同一范畴,是例外。 【长袖善舞】《韩非子·五蠹》:……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乘风破浪】《宋书·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现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地向前发展。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见于《国语·吴语》),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我们发现,这些条目中的“形容”无一例外地位于“比喻”之后。这又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通过“比喻”的关联,这些成语的释义已经实现了两个范畴之间从实到虚、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这个比喻义后面的另一个语义,照顾实际用法,承接比喻义就顺势选用了“形容”。以上3个例外中,“长袖善舞”和“乘风破浪”的“形容”也可以改为“比喻”。 其实,“比喻”用于说明语义的来源,“形容”用于说明语义的用法,“比喻”和“形容”并不矛盾。对那些使用“比喻”而行文又属于形容词性的释义的提示语换成“形容”,从语感上都顺溜,能说得通,但这种情况下的“比喻”改为“形容”以后,跟原先只用在同一个范畴的“形容”就混同了。因此,我们认为用是否属于同一个范畴来区分“形容”、“比喻”为好,而从《现汉》成语释义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界定大致可以成立。 三 下面讨论提示语“指”的用法。其实,“指”是一个万能提示语,在被释词与释义之间几乎都能使用,如《现汉》给成语中的难字作注时就用了“指”,如: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 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来用做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不二法门”中的“不二”、“法门”需要解释,“不二”和“不是两极端”,“法门”和“修行入道的门径”就是被释词和释义的关系,在行文中就用了“指”来关联。如果“不二”、“法门”分别单立条目,即为:【不二】不是两极端。【法门】修行入道的门径。由于它们采用黑鱼尾号来提示被释词与释义的关系,“指”字就不必用了。 《现汉》在用“指”这个提示语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用“指”是来提示那些还未突破字面义但使用范围有了变化的情况,包括“泛指、特指、也指、原指、后来指、有时也指”等。“指”跟“形容”一样,字面义和实际含义都属于同一个范畴,其中,“形容”强调描述对象的形象生动,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具象的画面,而“指”只是一般性的平实叙述。如: 【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