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毒性识别技术在饮用水安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道
生物毒性识别技术在饮用水安全 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宋艳 (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济南市250021) 摘要:概述了生物毒性识别技术在饮用水中的应用背景,对国内外水环境中生物检测分析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饮用水安全评价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综述;饮用水,生物安全评价 1.引言 饮用水中化学物质的种类越来越多,至今世界各国在水中检出的有机化学污染物已有2221种〔1】,大型仪器的发展使饮用水中微量物质的检测变得简便、快速,但单一的理化指标无法反映饮用水的综合毒性〔2】,且不同结构有机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效应),即使是同一种物质还会由于旋光异性等特点也会导致毒性不同,女1:10,P’-DDT右旋具有较高的雌激素活性,而其左旋则没有活性〔3】,这是仪器无法测定的。因此生物毒性识别成为有效的饮用水综合安全评价手段。 传统的综合生物毒性评价方法都是以水生生物个体的行为改变或器官的异常表现作为评价标准,如藻类、鱼类试验法,但其灵敏度较低、试验时间长,不适于饮用水的综合安全评价。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建立了一些快速灵敏的生物毒性识别方法。已有专家学者运用基因突变、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细胞恶性转化等为检测终点的一整套测试系统来评价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远期效应,并对这些生物毒性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地定量评价,水中有机提取物的氧化性损伤和类雌激素活性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本文系统介绍了生物毒性识别技术在水质检测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饮用水安全评价的发展方向。 2.综合生物毒性评价方法 综合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包括藻类毒性试验、蚤类毒性试验、鱼类毒性试验和发光菌毒性试验等,都是以观察生物体活动、行为的变化,以及组织、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的的异常作为评价标准,但该方法灵敏度较低、试验周期长,不适于饮用水的综合安全评价〔2】。 2.1生物鱼毒性试验 生物鱼毒性试验,包括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和以鱼类为载体分析其生理生化指标的试验,通过随时观察鱼中毒症状并记录鱼的行为、生理、生化??点等指标来掌握水体的污染状况。鱼类 487急性毒性试验是最早用于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手段,水中的酸、碱、盐等许多有毒物质,轻者影响鱼类呼吸,重者使鱼类皮肤腐烂、鳞片脱落、鳍条破损、鱼肉离骨、体型变异、肉变腥臭,最后导致鱼类死亡〔4】。同时,虽然有学者认为〔2】,鱼类试验的灵敏度还未达到检测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一般不用于饮用水的安全评价,但鱼类毒性试验简单、易得、相对直观,适用于突发性污染事件,目前已有相应的生物鱼毒性仪应用至水质的预警监测上。 另外,鱼类酶活性(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等反映机体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生化指标,也能反映出水体的污染状况。运用合适生物标志物是鱼类毒性试验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2蚤类毒性试验 水蚤(Daphnia,甲壳纲枝角目)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标准毒性试验生物,对大型蚤生存繁殖能力影响的毒性试验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物生态毒性评价的常规方法。蚤类具有分布广,繁殖力强,生活周期短,易培养等特点,是一种很好的水质监测试验材料。任宗明等【5】通过测试了饮用水中余氯对大型蚤的急性和慢性毒性,以及余氯对在线监测的水生生物毒性效应。但缺乏综合毒性研究方面的报导,而且与人类安全相关性较低。 2.3藻类毒性试验 藻类用于水环境质量的检测始Kolkwitz和Marrson〔6】,他们提出的用于指示河流有机污染的指示生物就包括了藻类。将特定的敏感藻类接种于含有某种化学受试物的培养基中,然后通过测定藻细胞生长及其叶绿素含量变化情况,以评价环境污染物的毒性。 汤琳〔7】运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试验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斜生栅藻(Scenedesm US obiliauus)、粉核小球藻(Chlorella P yrenoid osa)、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cap ficornu turn)和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等4种藻类的急性毒性,试验表明。LAS对于这4种藻类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3种绿藻相比,水华鱼腥藻对于LAS的毒性最为敏感。祝军〔8】等利用小球藻、蓝藻和藻类群落的毒性试验研究了氯消毒剂对藻类群落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这三种实验藻类的96h半数致死浓度(96EC50)远远大于饮用水中加氯量浓度。 2.4发光菌毒性试验 近年来,因细菌生长周期短,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其发光强度的变化程度与毒物质量浓度在理论上呈线性相关。以发光菌为代表的细菌类试验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有学者认为发光菌和人类的同源性较低,检测结果有时难以直接反应水体对人类的危害程度,但发光菌检测速度快、灵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环氧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鼓包病害修复研究.docx
- 现代仪器分析课件第4章 质谱分析47 EI质谱图解析.ppt
- 现代供电技术第1章.ppt
- 现代城市模板.ppt
-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4.ppt
-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3.ppt
- 现代微生物技术检测技术.ppt
-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作业4+6.doc
- 现代猪饲养管理流程.ppt
- 现代通用仓库与库区规划设计基本参数.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