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二叠世古地理面貌发生改变,变成滨海沼泽相和浅海相。此期间唯一的活动区在川西、滇东.P12-P2由于攀西裂谷的出现,引起大规模峨眉山玄武岩的喷溢,形成14-16万K m 2铺盖式大岩被,在川西3000 m,向东2000-1000 m,再向东逐渐减薄。说明是从川西喷发,向东溢流。引起这场喷发的是东吴运动,在扬子地台普遍的是一场造陆抬升。这又是扬子板块的一个重要标志 燕山期东部以断裂作用为主,褶皱微弱,控制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西部以褶皱变形为主。当时为东隆西拗,东强西弱。岩浆活动东强西弱。 南岭平行分布的东西向山系;东西向分布的3条花岗岩带 东西向分布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杂色磨拉石盆地。 深部表现为东西向分布的粤北幔坳-佛冈幔坡-广州幔隆带 近E-W向均匀分布的单一完整的重力梯度带, 是古特提斯构造域在地表和深部的反映。 从三叠纪-早白垩世完成了近EW向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强弱不一,中国东南部以三个断裂带为界划分出3个构造-岩浆-沉积区分区(舒良树2006) 长乐-南澳断裂;上虞-政和-大埔断裂;江山-绍兴-萍乡断裂 和赣江断裂 ①西太平洋活动陆缘区,位于政和-大埔断裂与长乐-南澳之间,晚中生代钙碱性火山-侵入杂岩占主体。 ②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强烈叠加改造区,位于政和-大埔断裂与赣江断裂之间的武夷山地区,晚中生代钙碱性火山-侵入杂岩活动和前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域基底构造及其控制的E-W向沉积作用共存。 ③南岭一带近E-W向古特提斯构造区位于赣江断裂和吴川断裂西侧,钙碱性火山岩基本消失,沉积作用广泛。 说明越往东部,太平洋构造域作用越强。 (1)构造分区 (3)岩浆岩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晚中生代西太平洋边缘火成岩带,东起西南日本、朝鲜岭南、台湾、西菲律宾,西到郯庐断裂;北起锡霍特、库页岛、北海道,向南经燕山、鲁东、中国东南部,南迄南海基底。是一条彼此相连、宽度600 km、延伸近5000km的巨型线状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侵入岩带和沉积盆地带。 晚中生代古大洋板块低角度(30°)、快速率俯冲,是形成上述宽广火山岩带的重要动力学原因(舒良树,2002)。 Zhou等(2000)提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成因机制是岩石圈消减作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深熔作用形成花岗质岩浆相结合的模式。 日本中央构造线-台湾大南澳群-南海东北部- 菲律宾民都洛-巴拉望带是东亚地区晚中生代 的俯冲带 日本中央构造线分布大型蛇绿混杂岩带和双变质带,蓝闪石和红帘石高压矿物的K-Ar年龄为102~82Ma 台湾大南澳群为双变质带,蓝闪石和绿辉石作了Ar-Ar年龄值为 110-100Ma 南海东北部为板块俯冲带 巴拉望带为白垩纪(化石)蛇绿混杂岩带 晚白垩世-古近纪,太平洋俯冲带已经大幅度向东后撤,中国东南部普遍处于拉张环境。受陆内伸展构造作用影响,东亚陆缘区发生了晚白垩世-古近纪持续的大规模伸展减薄活动,主要地质标志有三: ①日本海、台湾海峡和南海的形成(日本海拉伸宽度l000km); ②火山弧区和弧后区晚白垩世-古近纪陆相断陷盆地群的形成; ③花岗岩体发生基性岩包体的注入和基性岩墙的侵入,碱性玄武岩、晶洞花岗岩的形成,主要分布在海边和陆内引张断裂带。其动力学原因与此时俯冲带变陡,弧后区微型扩张、壳幔交换作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有关(Maruyama et a1.,1997)。 4.新近纪,开始出现弧后盆地,最典型的是日本海,南海,此时已经由安底斯型大陆边缘转变为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华北板块晚白垩世古地理图 华南晚白垩世陆相断陷盆地群 华北板块古近紀古地理图 华南古近纪陆相断陷盆地群 需要掌握的内容 华夏古陆 对比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基底组成及其对后期构造演化的影响。 对比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盖层发育阶段构造演化的异同。 晋宁运动-形成扬子板块的基底,江南造山带 广西运动的时代及其影响:华南造山带;南隆北坳-北隆南坳;扬子-华南地台 东吴运动-峨眉山玄武岩 印支运动:(1)形成近东西向褶皱;(2)开始由南北构造分异转为东西构造分异;(3)龙门山前陆冲断带的形成 燕山运动:(1)由古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化-表现在北东向构造叠加在东西向构造之上;形成北东向断裂、褶皱(隔档式、隔槽式褶皱)、岩浆岩和火山断陷盆地-东强西弱,在东南地区形成3个构造-沉积分区的;(2)东西构造分异-东隆西坳;(3)背景: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低角度,高速率俯冲,底侵、拆沉,克拉通破坏。 新生代:弧后盆地的形成 1.国际年代地层表(2004,2008)的划分 * 小结: 前震旦纪,属于扬子板块基底演化阶段,基底以浅变质岩系为主,属扬子型基底,华夏古陆存在前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