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玉璧功能小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良渚玉璧功能小探

良渚玉璧功能小探 齐静 07文史哲 20070801038 解放后,良渚玉璧的首次发现是在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在198号墓葬中,璧、琮、钺等玉器作为随葬品大量出土。自此之后,江苏张陵山、寺墩,上海福泉山,浙江反山等良渚大墓都出土大量玉璧。其中,1986年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的发掘,共出土玉璧125件,是出土玉璧数量最多的地点。 随着良渚文化遗址中大量玉璧的出土,使人们对这些玉璧的作用以及它们与良渚文化的关系越来越感兴趣。我根据已经存在的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最普通的观点认为玉璧是用来礼天的。由于良渚玉璧出土时多伴随着玉琮出现,再根据《周礼?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所以,有些学者认为,玉璧与玉琮是配合在一起用来礼天祭地的,也就是礼器或祭器。璧是圆的,琮是方的,《周礼》中所谓“以苍璧礼天, 以黄琮礼地”的思想核心是天圆地方观念。但夏鼐先生也说过,“儒家为了系统化与理论化而硬派用途的”,“这显然是战国时代的儒家思想, 以不同的器形和不同的玉色以配合天地四方。”虽然,古代文化渊源流传,我们可以从文献记载中了解到史前人的一些文化生活状况,但不可只简单地由文献及一些玉璧的情况就下定义,还是要结合良渚玉璧的整体出土情况。 良渚文化大多数玉器在墓中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如冠形饰放置于头一侧,三叉形器、半圆形器放置于头部上方,玉钺放置于手部到肩部一侧。数量较多的玉琮一般放置在腰腹部,只有反山M12号的琮王和寺墩M3所出玉琮的放置比较特别。而在良诸墓葬中,玉璧几乎在任何位置都有,有的在头部,有的在脚部,有的在腹背部。在规整性上,良渚玉璧显然没有其他玉器摆放的有秩序,这说明良渚先人认为玉璧这一器物并无太大的特殊性,没有给予很大的重视。 而玉璧与玉琮配合使用进行祭祀天地的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大多制作精巧,造型奇特,雕刻细致精美,尤其是玉琮的工艺水平,纹路细致精巧,另人叹为观止。这说明当时已经具备的高超的制玉的技术。但与良渚其他玉器相比,良渚玉璧不但形制简单,圆大如饼(良渚一带村民称玉璧为玉饼),仅中部钻一圆孔,而且大多显得工艺简单制作粗糙,常常是璧身各部位厚薄不均,周边缺损,器表有各种明显的切割摩擦的痕迹,器迹台痕明显,钻孔多错位,并且表面多平素无纹。在反山良渚墓葬中还发现璧合的情况。虽然有一些制作规整,抛光精细,圆孔内壁光滑的优质玉璧,如江苏寺墩M3号墓中,共出土24件玉璧,最精致的两件,都在腹胸部。 但其他大部分玉璧, 则成堆叠放于人骨架腿脚部位,大小不等,厚薄不匀,边缘缺损, 抛光不精, 圆孔内璧多留有旋纹和错缝茬口。材质用的也是劣质的围岩,远不如矮身琮(如琮王,反山:M20:98)那样的优质玉材。如果璧与琮同为祭器,那么两者从做工到材质都不应该有如此大的差距。 但玉璧总伴随玉琮出土这一现象,确实值得我们关注。我认为,玉璧与玉琮确实相互关联,但不一定是用来进行祭祀天地活动。后面我将详细解释。 也有学者认为,良诸文化时期, 有些大墓出土数量众多的玉器,而有些则出土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这正是贫富的分化已达到极其明显的程度的表现,各类玉礼器为少数贵族所独占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而不同品类的玉礼器随葬在不同的墓葬中, 又是贵族阶层代表了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权力以至性别的标志。所以,这些玉璧作为“财富的象征物”。 我认为,良渚先人是否有意识地将玉璧作为一个人财富的象征还是值得深入研究。因为,就算出土的玉璧在不同墓葬中分布情况有明显的差距,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他们将这些玉璧当作代表个人财富的象征。很可能是与他生前的活动有关,或者只是一种超度亡灵的器物,即与当时人们对神鬼世界的一种认识。有地位的人希望自己死后顺利升天,所以将玉璧大量随葬,而不一定将其视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财富,可能是后人看到分布不均的玉璧时想到了贫富差距。 藏振先生根据寺墩M3中的玉璧有火烧和碎块的现象,认为玉璧之所以被砸毁和火烧,是被当作食品的缘故。认为璧体称“肉”,实即指食品中的肉类,它是古人“鬼神食玉”特殊观念的反映。 其实,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以玉事神”,说黄帝食飨“玉膏”。他们将璧看作是肉片,这些玉璧是专门供神灵食飨。最后的结论是:琮是神灵的食物,也是事神的神器;而璧则是鬼魂所吃的食物。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而我对于玉璧功能的认识主要是在考古发现及已经提出的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可以逐步改善。 良渚文化中,玉璧出土最特殊的地方,应该属于良渚文化早期的瑶山遗址。瑶山遗址位于莫角山聚落的东北5公里远处。这处遗址的第一次发掘是在1987年5月,以后在1996——1998年又连续3次进行清理、发掘。瑶山遗址是良渚文化祭坛与墓葬复合遗址,祭坛早于墓葬。祭坛位于山顶,是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