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10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1005019119 姓名:张亮摘要: 民族共同语指 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什麼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於那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各方面条件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1956年2月国务院像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定义。关键词:汉民族共同语 北方方言 官话 普通话 口语 书面语汉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着古代汉语共同语。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论语/述而》),汉代称为“通语”(杨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相传黄帝部落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汉字。这套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最大区别,是依据东方「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不是单纯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脱离了语言羁绊的、能够控制语言的文字系统」。(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 —— 汉字树》)随着汉字的产生,汉语便形成了与口语相辅相成的书面语。当口语交际发生障碍时,操不同方言的人便不约而同地借助於书面语。而书面语的作用一旦得到公认,人们便会想方设法为其汉字「正音」,即确定一种公认的标准读音。这种标准读音一经推广,书面语便成为部落的共同语。? 汉语最早的书面语和共同语称为「雅言」。它形成於西周,以其国都王畿一带的方言即「夏语」为基础。春秋战国,诸侯割据,雅言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不仅官方交往如此,当时文人讲学也都使用雅言。孔子就对学生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他日常使用鲁语,而诵诗书和参加祭祀时则用雅言。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雅言的推广,使它逐步成为社会各界交际的共同语。? 汉朝,扬雄著《方言》,将非地区性的普通词语称为「通语」。有的语言学者以为「通语」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其实它只是就词汇方面而言,跟音系没有关系;同时,扬雄将几个地区内都使用的词语也称为「通语」。可见「通语」并非当时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当时的民族共同语仍然是雅言。到了东汉时期,政治经济中心由长安转移到洛阳,朝廷和文人都以河洛雅言为标准音。为了跟长安音区别,人们称之为「洛生咏」。? 东晋至南北朝,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这一带的汉语受游牧民族语言的冲击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鼓励鲜卑人学习汉语,中原汉语融入了不少鲜卑语的成分。与此同时,大批士人南迁,东晋和宋、齐、梁、陈的京师金陵(南京)成为他们的活动中心,其语言沿袭河洛雅言,称为「士音」;当地原居民的语言称为「庶音」或「吴音」。隋朝,南北统一,但两地士音差异不小。开皇初年,刘臻、 颜之推等八位学者有感於此,经过讨论确定审音原则,由陆法言执笔,编写出我国第一本音韵学著作 ——《切韵》。编著者宣称「酌古沿今」,「兼包南北」,实际上以南方士音为主,酌取北方士音,因而所记述的是隋朝以前的雅言音系。与现代汉语音系对比,这一音系主要特点是:有一整套全浊塞音和全浊塞擦音;「见」组声母均发为牙音(舌根音);「知」组声母发为舌上音,与「端」组接近;「影」母发为喉音;有舌叶音;没有翘舌音;有一整套鼻音韵母和塞音韵母;有平、上、去、入声调。纵观今天汉语七大方言,最接近《切韵》音系的是粤语,上述大多数特点,包括「见 」组声母均发牙音,没有翘舌音,有一整套鼻音韵母和塞音韵母,有舌叶音,有平、上、去、入声调等,在普通话和北方各大方言中已经找不到,而在今天粤语中却完整保存。今天广东封开一带的粤语,保存着全浊塞音及全浊塞擦音声母;还有个别地区的粤语次方言保存着《切韵》「知」组声母及「影」母的发音特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粤语与雅言的传承关系。? 隋唐时期,政治文化中心重返长安一带,同时以洛阳为东都。朝廷通行秦音,而河洛音也占有重要地位。不过此时的河洛音已经不是当年的「洛生咏」而融入了不少鲜卑等游牧民族语言成分,以「洛生咏」为基础的《切韵》反而被指「多吴音」,进行多次删改。北宋建都汴京(开封),河洛音成为标准音,陈彭年、丘雍奉旨编著《大宋重修广韵》,作为「官韵」颁行,为了跟雅言音系区别,称为「中原雅音」,又称「中原正音」。与雅言对照,中原正音有以下主要变化:全浊塞音和全浊塞擦音消失;舌叶音消失;舌上音「知」组声母与「精」组合流,发为齿音(平舌音)。在汉语七大方言中,比较接近这个音系的是客家话。客家人自称「不忘祖宗言」,其「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