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祁连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地理研究.PDF

东祁连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地理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祁连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地理研究

第27卷 第3期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Vol27No 3 2012年3月 JOURNALOFNATURALRESOURCES Mar.,201 2 东祁连山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 渗透性的影响 a b b 赵锦梅 ,张德罡 ,刘长仲 (甘肃农业大学 a.林学院,b.草业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为了解祁连山东段天祝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研 究选取天然草地、退耕自然恢复地、燕麦地和多年生草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 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 3 性影响显著。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退耕 自然恢复地 (1104g/cm)>多年生草地 3 3 3 (1061g/cm)>燕麦地(1011g/cm)>天然草地(0781g/cm);总孔隙度为天然草地 (68196%)>燕麦地(60606%)>多年生草地(5893%)>退耕自然恢复地(575%);土壤最 2 大持水量和土壤稳渗速率天然草地最大(681966t/hm 和302mm/min),退耕自然恢复地最 2 小(575005t/hm 和1004mm/min)。从土壤持水性能和入渗性能来看,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 天然草地最好,退耕自然恢复地最差,燕麦地和多年生草地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能优于退耕 自然恢复地。 关 键 词:土壤持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土地利用方式;东祁连山 + 中图分类号:S15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2)03-0422-08 [1] 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 ,对土壤理化性状有着最直接和深 [23] 刻的影响 。研究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4] [5] 则会使土壤质量下降 ,导致土壤与生态系统退化 。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是土壤重要 的物理性质,可作为评价土壤水分调节能力和涵养水源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土壤侵蚀 [6] 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变化,可以为防止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及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当前,一些学者已对部分区域土地利 [79] 用方式对土壤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但对地理和气候条件特殊、生态环 境脆弱的高寒地区研究的相对较少。 本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最东缘的祁连山东段,属于典型的高寒生态圈,自然环境脆弱 而敏感。近年来由于诸多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区内土壤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使 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为此,本研究对高寒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持水 能力和渗透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高寒地区生态脆弱带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提供借 鉴资料。 收稿日期:2010-05-04;修订日期:2011-05-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赵锦梅(1978-),女,甘肃天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研究。Email:zhaojm @gsau.edu.cn 通信作者简介:刘长仲(1962-),男,重庆市人,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