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问答模式技巧和炼字.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题问答模式技巧和炼字

* *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Copyright 1996-98 ? Dale Carnegie Associates, Inc. *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解答分析: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一般是哲理诗)。 *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解答分析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象征等 *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解答分析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 * * 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手法的使用。 (3)表达效果/思想感情。 * * 练习: 余杭四月 [元]白珽 (2012广东)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 * * * 练习: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以动写静(或反衬)。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 * * * * 第二种模式 炼字型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注意修辞)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 * 春日即事 2008全国卷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问: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 * 溪亭 林景熙 (07广东)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情感? 2、结合全诗,评“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描摹图景)诗人以清秋、落叶表明季节已入深秋,万物凋零,一片萧索;以日暮月初白、孤灯表明一天之中的时间变化,(概括意境特点)构成了冷情幽寂的氛围,(表达诗情)表现诗人心绪不宁、孤独寂寞之感。 书生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静幽寂,书生独立在落叶飘扬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书生孑立、倘佯的情绪。书生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书生苦闷无聊的心境。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 *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