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全球化运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圆桌论坛:全球化运营

圆桌论坛2:全球化运营的人才战略与跨文化管理 2011-09-02 16:50:54 来源: 网易财经 有1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网易财经9月2日讯 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下午《圆桌论坛2:全球化运营的人才战略与跨文化管理》文字实录: 唐宁玉:刚才我们听了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论坛。下面这场是关于全球化经营当中的人才战略和跨文化管理的论坛。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几位嘉宾参加,海立集团董事长沈建芳先生,福特汽车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组织发展部总监Kamali Rajesh,施耐德人力资源部副总裁Ferran Raurich,制慧网首席战略顾问潇然博士。 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否每位嘉宾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自己和您所在的企业。我们从沈先生开始。 沈建芳:很高兴到安泰管理学院,来过几次。我是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主要从事产品空调器的压缩机,压缩机在这几年发展起来的,空调压缩机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5.6%,全球排名第二,作为一个专业的制造企业,今天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 Kamali Rajesh:大家好!我非常开行来到这里,我是Kamali Rajesh,来自于福特汽车公司。对于福特大家比较熟悉,不需要赘述,但是我仍然谈一下,我们福特生产汽车、卡车,我们区域的总部位于上海。我自己来自于印度,在上海已经有两年的工作经验。我自己作为上海区域团队展开工作,在中国有两个运营,一个是地区的运营团队。另外就是整个中国的国家层面团队。我们在12个市场都是有相关的运营覆盖。 Ferran Raurich:大家下午好!我非常开心,非常有幸今天可以来到现场和大家互相沟通。我叫Ferran Raurich,来自于施耐德电气。我们知道施耐德电气是一个法国的公司,这个公司在能源管理方面是全球的领导者。我们全球供应链总部在上海,全球供应链在全球有很多员工,我们自己也是负责生产,包括物流、质量的采购和确保整个公司的安全事宜。 潇然:大家好,我潇然,我过去三十年工作过八九个中国和欧美的企业,过去20年比较多的接触人力资源工作。但我不是人力资源经理,过去十几年我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裁,但是我们公司人力资源政策是我制定的。其中一个公司,我从2000年十几个人开始,上还有十几个人,在全国只有20几个人。用了七年的时间,公司规模发展到10个亿的时候,我们大概五、六百人。谢谢大家! 唐宁玉:我是在安泰这边做老师,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讨论问题。我们主要的时间留给嘉宾。我在十多年前,我在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趋势文章的时候,里面讲了一句话,“如果你不走向国际化,国际化会走向你”。十多年前,我们在中国关注国际化的企业走向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我们这里有两个都是国际化的跨国公司,他们来到了中国。但是在今天,我们看到不仅是这样的趋势,我们看到中国的企业正在走向海外。我知道海立集团在168个国家有销售,我相信制慧网也是把中国的企业和世界的舞台构建起来。 国际化既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比如我们有没有能够胜任的全球化人才。第一个问题就是给各位嘉宾的,我们各自的公司在目前人才管理,特别是需要迎合组织未来发展的全球化运营的发展时候,有没有遇到一些挑战,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沈建芳: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在变化中的中国制造业。变化中的中国制造引出了人才战略怎么变化。我从CEO的角度谈对于人力资源的要求。我把中国制造业分两个阶段。第一是金融危机以前,金融危机以前的中国制造业我们走了引进、消化再吸收。第一个阶段是我们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做出了产品。到了第二个阶段是大量的消耗吸收,扩大了生产,降低成本,让中国人得起这种产品。第三个阶段是中国的产品大量的走向世界的市场。但是这个时候中国的产品走向了世界市场不是以中国的品牌,而是以中国的产品,大量的OEM。这个时候中国赚了很多的美元回来,当然现在美元成为了危机,赚了以后,人民币升值,我们赚回的美元也会贬掉,这也是很大的问题。 金融危机以后,为什么中国第一个走出来了?今天的题目是变化中的中国制造业,接下来中国的制造业走三个路子。第一、中国的制造业怎么把自己的品牌走向全世界,这是非常大的问题。第二、中国的制造业如何把自己的产品技术创新,达到一个新的水准和新的高度。我是从事家电行业,中国整个家电行业,无论从冰箱、洗衣机、空调,我本人忘了介绍,我是中国家电协会的副会长,上海家电协会的会长。中国的家电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家电不断的升级,产品和技术创新能不能做好,这是金融危机以后第二个问题。 现在都在谈供应链和全球转移的问题。如果现在制造业从欧洲转向美国,美国转向了日本和韩国。现在又转到了中国。中国还能转出去吗?现在从服装、鞋子可以转到越南做一点,如果把中国的家电,乃至于1800万辆汽

文档评论(0)

wdjp11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