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pptVIP

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

伤寒、副伤寒 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 慈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胡云挺 副伤寒与伤寒有什么不同? 副伤寒是由甲、 乙、 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三个型与伤寒杆菌同属于沙门氏菌属,因此在临床上看成同一类传染病,副伤寒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与伤寒很相似,但在症状上,副伤寒的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并发症少,预后也较好。 WHO把伤寒作为一个全球性卫生问题。世界上总的发病趋势是下降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的发病率已降到0.4~3.7/10万,重点在输入病例的控制。WHO估计,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可高达540/10万。 伤寒副伤寒是我国法定为乙类传染病,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慈溪地处沿海,河道和水井较多,且群众有生食海鲜的习惯,是伤寒副伤寒高发的地区。所以伤寒副伤寒一直是我市卫生部门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 基层防保工作者在伤寒副伤寒防制工作中的主要作用与职责 1、疾病的监控和预警 开展网络监控和院内主动搜索,出现情况及 时报告。 2、出现散发病人时的疫情处置 (48小时内)对病家及污染过的环境进行消毒 对病人开展个案调查,并将个案调查表及时上报到市CDC,做好病人的隔离工作。 3、出现疫情后开展初步的原因分析,协调医院、 政府、群众,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落实疾病的各项防治工作 。 4、疫情结束后做好回顾和总结工作,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病 原 学 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m,宽约0.4~0.9?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pH为6.8~7.8。 生存能力: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 伤寒副伤寒的病理变化 其病理组织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典型伤寒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流 行 病 学 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的传染源。 病人从潜伏期即可从粪便排菌,一般从病程第一周末开始经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第2~4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病人可成为长期或终生带菌者。 带菌者 ①潜伏期带菌者: 即在临床症状明显出现前排菌。 ②恢复期带菌者:即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有2~3月的排菌过程。 ③健康带菌者:即无病史(可能为亚临床感染)而间歇排菌。 ④慢性带菌者:即病后三个月仍继续排菌者。慢性带菌者危害最大,不易被发现,特别是接触食品、食堂、儿童工作的慢性带菌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要有流行病学意义。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病原体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可造成直接传播。 间接传播:经过手和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源和食物等可造成间接传播。 其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引起本病的暴发和流行,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潜伏期 伤寒:潜伏期为1-3周,平均10天。 副伤寒:潜伏期为8-10天,有时短至3-6天。 流 行 特 征 1.地区分布 遍布于全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饮食饮水条件差的地区可引起流行。我国以散发为主,但有的地区时有暴发流行,其中以水型暴发为主,食物型暴发约10~15%, 宁波地区属高发病地区,1988-2003年16年间累计报告15711例,发病率波动在6.78~65.6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18.89/10万。 2、时间分布 季节:终年可见,以夏秋季居多。宁波地区季节分布有2-5月春季高峰和7-9月秋季高峰的特征。 宁波地区1988-2003年的16年间共出现三次高强度流行峰,即1990、1993、2000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65.64/10万、26.80/10万、21.38/10万。 2004、2005慈溪市伤寒发病时间分布 2004、2005慈溪市副伤寒发病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 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儿童及青壮年居多,暴发疫情中也以青壮年居多。 伤寒副伤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