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俯仰宇宙审美观照源起之再追索——从《诗经·大雅·旱麓》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谈起.pdfVIP

俯仰宇宙审美观照源起之再追索——从《诗经·大雅·旱麓》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谈起.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俯仰宇宙审美观照源起之再追索——从《诗经·大雅·旱麓》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谈起

第5O卷 第 1期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VoL5O No.1 2010年 1月 JilinUniversityJournalS~ialSciencesEdition Jan.,2010 口中国美学发展研究 俯仰宇宙审美观照源起之再追索 从 《诗经 ·大雅 ·旱麓》的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谈起 张锡坤 j占 静 [摘 要]俯仰宇宙审美观照的源起不止于 《易传》,还应上溯至殷周之际的 《易经》。 《诗经 ·大 雅 ·旱麓》的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一兴象,标志着俯仰宇宙审美观照的确立和形成。 《易 经》之 《观》卦,为其源起提供了三个前提条件:1)共同的宇宙观背景:在易卦是上下四方的规 范而有序,在 《诗经》是上下四方观念之成熟;2)共 同的核心观念: 《观》卦之 “观我生”与 《旱麓》 “岂弟君子”均指向道德 自律、亲和臣民,及在此基础上六四爻辞 “观国之光”、 “岂弟君 子,遐不作人”相应,可谓一脉相承;3) 《观》卦之 “观”首创 “兴”的规范化形式,规范 “兴”从 自然物象向人文事象引申。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以上三个前提可视为 “间接接受”; “鸢 飞鱼跃”兴象的整合对以 “鸟、鱼”为兴象的爻辞,可视为 “直接接受”。 [关键词]俯仰宇宙的审美观照; “鸢飞鱼跃”; 《观》卦;“乌焚其巢”;“贯鱼”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7BZW014);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2007022) [收稿 日期]2009—06—01 [作者简介]张锡坤,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卢静,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医学高等专 科学校教授。(长春 130o12) 俯仰宇宙审美观照为中国美学所独具,明确提出者首推先秦的 《易传》,并有 “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两大命题为其提供理论支撑。翔实阐发此一观照方式,不能不主要依据 《易传》, 但是也不能据此把它定格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精神成果,以为全然是 《易传》的新创。接下来还 有工作要做,那就是上溯至西周 ,再深入一步追索它的源起。 且看 《诗经 ·大雅》的 《旱麓》一首: 一 瞻彼旱麓,榛梏济济。岂弟君子,干禄 岂弟。 瑟彼玉瓒,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械,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莫莫葛菡,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这是颂美文王祭祀祖先获福之诗。全诗六章,反复吟咏的 “岂弟君子”,皆指文王; “岂 弟”,温和,平易,使人亲近,简言之为 “亲和”。一章以早山脚下林木茂盛,兴比文王治下周 邦的丰乐兴旺,言其祭祀的社会背景。 《郑笺》云: “旱山之足,林木茂盛者,得山云雨之润泽 · 】03 · 也。喻周邦之民独丰乐者 ,被其君德教。”二、三、五、六章也是以兴开头。 “瑟彼玉瓒,黄流 在中”,描绘鲜洁的玉器盛上黄色的美酒,显示景象之华美,与庄严肃穆的祭祀场面相衬; “鸢 飞戾天,鱼跃于渊”,象征着仁人君子治下的政通人和,恬然 自得; “瑟彼柞械,民所燎矣”,枝 繁叶茂的柞树、械树,人们用来烧火祭天; “莫莫葛蕞,施于条枚”,绵绵密密的葛藤蔓延到树 干枝条。前者以百姓的虔诚祭天,喻天神佑助文王;后者喻与百姓紧紧关联、相互拥戴 ,乃文王 求福佑之正道。 全诗最受瞩 目的是第三章起始的兴象: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其脍炙人 口引后世广为传 诵,称得上诗中耀眼的亮色。它之所以特别出名,固然赖于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将触物而发的主 观情怀,紧密融合于客观物象之中,但主要还在于从哲理上形象生动地道出中国古代审美观照的 民族特质。“鸢飞鱼跃”的对应之词是 “岂弟君子,遐不作人”。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