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15:自然灾害一 基本点.doc

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15:自然灾害一 基本点.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15:自然灾害一 基本点

PAGE  高三地理基础强化小专题15:自然灾害 一 基本点 (一)概述 1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面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防灾减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自然灾害的类型有:天文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以及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生物入侵等)。 2 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在时空分布上有一定规律可循:区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以及关联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但人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灾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行动的系统工程。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然而,经济发达地区往往防灾抗灾能力强,灾害危害程度较轻,相对损失小。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我国地域广大,海岸线漫长,自然条件复杂,位于典型的东亚季风区和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交汇部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国家之一。减灾就是增加效益,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加强灾害研究工作,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海啸与风暴潮见海洋水专题) 1 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暴雨(24小时降水量超50毫米)是形成洪涝的最主要原因(引起暴雨的天气系统有温带气旋、热带气旋、锋面等,水汽充沛,气流强烈上升,持续时间长),其余的有凌汛(冬半年)、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因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亚洲旱涝灾害比较频繁。我国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易发生洪涝的水系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防御措施:①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等③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 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对工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干旱多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导致输送的水汽少或持续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干旱发生的时空范围较广,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易发生,如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等。防御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营造防护林,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 3 台风:热带气旋(低气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近中心(中心为台风眼)风力超过12级(其中前进方向的右半圆风力较强,称为危险半圆),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纬度5°—20°)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北半球以夏秋季节(7-9月)最为集中,主要源地是西北太平洋(台风)、印度洋(旋风)和东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飓风),一般向西及西北移动,低纬度大陆东岸受其影响最大。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灾害,有时也有利于解除我国伏旱地区的旱情。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早避防,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其余的措施如建设沿海防护林(包括红树林)、建设高标准海塘等。 4 寒潮:寒潮是指大范围强冷空气的活动,这种冷空气入侵过程达到了一定标准时,才称为寒潮,否则称为冷空气(实质是冷锋的活动)。寒潮发生在冬半年,以春秋两季危害最大,多影响中高纬度地区。冷空气一般经蒙古、西伯利亚及中亚,分三路影响中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易受寒潮侵袭,受地形及纬度高低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部、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寒潮影响较小。寒潮带来大风、低温冻害、暴风雪、冻雨及沙尘暴等,对农牧业、交通通信、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对寒潮尚无有效防御方法,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寒潮警报,是减灾的最主要措施。我国其余的低温冷冻害有:南方春季的低温连阴雨(倒春寒),北方和西南山区的霜冻,东北夏季的低温冷害,西部牧区冬季积雪过厚形成成白灾(不下雪成黑灾)等。 5 沙尘暴:沙尘暴(黑风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中最强的一种。沙尘暴易发生于降水少而多大风的季节,多发生于沙漠及邻近的地区,中亚、北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