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字黑洞 课件 1
数字黑洞 * * 1、123黑洞 任意取一个数字串,长度不限,依次写出该数中的偶数个数、奇数个数以及总的数字个数,把这三组数从左到右写成一个新数;重复以上工作,看最后会得到什么? 动手操作 ① → 268 →303 → 123 → 123 ② 106536665 →549→123 … 第三次计算 第二次计算 第一次计算 家长手机号 你家的电话 3721 324 所给整数 知识链接 先考虑1000以内的全部数字。我们可以不必一一检验。因为由三个数字组成的数字串,其偶数的个数、奇数的个数以及全部数字的个数无非下列四种情形之一: (0,3,3),(1,2,3),(2,1,3),(3,0,3) 现在对这四组数分别进行变换,它们显然立刻进入了123的循环。 122333444455555666666777777788888888999999999→202545→426→303→123. 2、3x+1问题 任取一个自然数,对它作一个变换:如果是偶数,就除以2;如果是奇数,就乘3再加1。反复进行如上变换,最后得到什么数? ① 5→ 16→ 8→ 4→ 2→ 1 ②7→22→11→34→17→52→26→ 13→40→20→10→5→16→8→4→2→1 动手操作 知识链接 这个问题大约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提出来的。在西方它常被称为西拉古斯(Syracuse)猜想,因为据说这个问题首先是在美国的西拉古斯大学被研究的;而在东方,这个问题由将它带到日本的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的名字命名,被称作角谷猜想。除此之外它还有着一大堆其他各种各样的名字,大概都和研究和传播它的数学家或者地点有关的:克拉兹(Collatz)问题,哈斯(Hasse)算法问题,乌拉姆(Ulam)问题等等。在数学文献里,大家就简单地把它称作“3x+1问题”。角谷静夫在谈到这个猜想的历史时讲:“一个月里,耶鲁大学的所有人都着力于解决这个问题,毫无结果。同样的事情好象也在芝加哥大学发生了。有人猜想,这个问题是苏联克格勃的阴谋,目的是要阻碍美国数学的发展。” 这是一个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 3、数字磨光黑洞 任意取4个数a,b,c,d,依次计算a-b,b-c,c-d,d-a,注意用大的减去小的,得到4个新数.然后重复如上操作,最后得到什么结果? 动手操作 例:(8,3,-7,-2 ) →(5,10,5,10 ) →(0,0,0,0) A0=(1,19,508,3223)表示开始的4 个数 ; A1=(18,489,2715,3222)表示第一次变换结果 ; A2=(471,2226,507,3204), A3=(1755,1719,2697,2733), A4=(36,978,36,978), A5=(942,942,942,942), A6=(0,0,0,0) 知识链接 具有这一性质的数不仅仅是四数组,如果开始的是8、16、32、…2n个,最后也能互相 “磨光”。 但是如果开始从三数组出发,就有可能陷入一个死循环,且看下面的例子: (3,4,7) →(1,3,4)→(2,1,3)→(1,2,1) →(1,1,0)→(0,1,1) →(1,0,1)→(1,1,0) →… 4、兰德尔数,回归数 任意取一个三位数,要求是3的倍数.把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相加,其和作为新的数,反复进行如上变换,最后得到什么数? 注意:立方和是指先求立方再求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学联盟]安徽省明光市包集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1.doc
- [中学联盟]安徽省明光市包集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doc
- [中学联盟]山东省武城县四女寺镇明智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ppt
- [中学联盟]山东省武城县四女寺镇明智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 整式的加减复习.ppt
- [中学联盟]山东省武城县四女寺镇明智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 整式的加减应用.ppt
-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2.2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ppt
-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2.2整式的加减复习.ppt
- [中学联盟]山东省郓城县武安镇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2.2整式的加减应用.ppt
- [中学联盟]广东省惠东县铁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2.1 有理数.ppt
- [中学联盟]广东省惠东县铁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3.4.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ppt
文档评论(0)